中新社香港一月二十七日电 题:欧阳应霁追寻消失中的香港味道
中新社记者 陈伊敏
著名香港文化创作人欧阳应霁(阿霁)的新作——《香港味道》系列“出炉”了,头两册《移山填海西米捞》、《不脱丝袜的奶茶》正式“出街”。
二十六日,新书发布实为“美食派对”。兰芳园丝袜奶茶、公利蔗汁、吕仔记鱼肉烧卖、十三座牛杂、顺兴行皮蛋……民间传统小吃分四轮“轰炸”众人。阿霁好友黄子华、林祖辉也前来吃喝,此城的“为食鬼”齐切乳猪,并一口鱼蛋一口叉烧地交谈。
埋单、陪吃、听故事
什么是香港味道?
带着此问,这位跨媒体导游,“慢慢掰开手中的叉烧包”……半年前启程,到处请人吃饭——在指定的一百四十四种美食中“任点”,条件是对方说出跟这款美食有关的故事。
聆听一百多个故事,走访数百家传统食店作坊,对地道美食的起源、创意秘技追根究底。此程下来,刺激了味蕾,也探寻了港人心灵至深处的味道。
“食物是一种很有趣的媒介。食物味道与我们的记忆和经验相关。”阿霁说起食物,目光必定烁烁有神。
所以,食物的酸甜苦咸鲜,也记录了港人经历的酸甜苦咸鲜。从虾饺、菠萝油、叉烧包、西米捞、碗仔翅……背后的故事,可以品尝到“香港人如何成长、如何看待自己、看待生活”。
消失中的传统美食
哪里可以吃到最原汁原味的?每种食物可能还要试四五家,摄影记录食物的制作流程、饮食环境。时而冲到元朗同益街市鲜鱼档,全程直击池姐亲手炮制煎酿鲮鱼;时而埋伏在尖沙嘴海防道熟食档,在一碗牛筋丸里寻惊喜……
“许多有趣的故事,如果在口述流传中消失了,就真的消失了。所以有需要以文字记录下来。”他说。
“现在谁还会把做马仔(萨其马)作为终身职业?也许再过八年十年,没有接班人,这种食物的原味道就消失了。大集团的垄断,铺租的昂贵……不知不觉的,都使传统食物被边缘化,正在消失。”
抓小放大
虽到处请大朋友吃饭,阿霁却说他有意要刺激小朋友的味蕾,培养他们对食物的探索习惯。
“没有积累就没有今天。中学生、大学生、小朋友们应该知道味道背后的故事,某种味道是怎么来的。”阿霁绽放微笑。
“美食话题无穷无尽,是集体创作。希望有更多人加入,追寻美食的来龙去脉,留住香港的味道,更重要的是,延续下去。”
今日,阿霁飞赴台北书展。当然,带着香港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