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世行已成欧美政治工具 其改革应去美国化
世界银行成立伊始,就印上了浓厚的美国色彩。行长是美国人,多数高级职员来自美欧等国。银行的治理结构也是按美国公司法建立起来的治理结构。最大的股东是美国;唯一享有否决权的国家是美国;银行贷款流向符合美国价值。利用世行项目获利的是美欧等国。世界银行已经变成了美欧等发达国家全球治理的政治、外交工具。
控制份额分配确保美国利益
世行的治理结构类似于股份有限公司,成员国都是股东,都有投票权,但世行实行的不是一国一票制,而是加权表决制。因此,谁的投票权数多,谁的地位就高,影响力就大。
世行成立之前,美国主导设计了各成员国在世行的投票权数,勾画出各成员国在世行的相对地位,从而确保美国利益,凸显美国意志。
怀特最初设计的是混合加权方式:每个成员国都享有100票的基本票,份额票为每100万美元一票。基本票相当于1亿美元。这一方案较能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但没有获得美国政府的认可。美国提出了250票的基本票,份额票为每10万美元一票的替代方案。基本票相当于2500万美元。目的是提高份额票在总票数中的比例,降低基本票的比例。该方案虽遭发展中国家反对,但在美国力挺下获得通过。发展中国家穷,分配不到多少份额票,也无力购买更多的份额票,致使基本票在总票数中的比例逐年下降,由最初的11%左右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这相对于份额票已微不足道,弱化了发展中国家在世行的影响力。
在份额票的分配上,更体现美国意志。成员国的投票权大小主要由份额票多少决定。认购的份额越多,份额票就越多,投票权就越大。虽然成员国可以选择不认购份额,但成员国也不能选择无限认购份额。每个成员国的份额数均是世行分配的结果,分配多少,认购多少。如何分配份额就成了世行长期博弈的焦点。无疑,美国主导了份额分配。
世行的会员国分两种:一种是创始会员国;一种是其他会员国。《世界银行协定》规定了创始国认缴股份的最低额,其他会员国应认缴的最低额由世行决定,但《世界银行协定》并没有规定成员国认缴股份的具体计算方法,目的也是便于美国等国通过份额分配来达到掌控世行的目的。
对于创始会员国的份额分配,在台前,设计了布雷顿森林公式,确定了以成员国认缴股金的能力、成员国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的需求和成员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三个指标分配份额,以示公平;在幕后,美国则开始充分的政治运作,通过私下交易,最终实现了份额分配向美国及其盟国倾斜。表面上,各国份额是用布雷顿森林公式计算得出,实际上是幕后的量身定制。美国自然成了世行最大股东,是唯一拥有否决权的国家。
其他会员国份额的分配以及后来世行的增资扩股,均由世界银行决定,即主要由美国决定。份额分配虽会考虑到其他会员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这一因素,但更多的是政治利益考量。由于美国在世行中的先占优势及大股东地位,使得世行的份额分配改革都预设了不削弱美国对世行的控制、不损害美国利益的前提,公平分配份额无从谈起。
世界政治经济版图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经济重心正由美欧移向东亚,世行的份额分配也应反映这种变化。而改变美国独家享有否决权的格局是世行实现公正分配份额的前提。
操纵决策阶层履行美国意志
美国是世行的幕后操纵者。世行是美国掌控全球治理、推行其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美国通过控制世行的决策层和高层职员来推行美国的价值观。
世行总部与美国财政部只隔两条街,要让世行的决策不受美国影响几乎不大可能。世行理事会虽是最高权力机构,但美国是最大的股东,是唯一拥有否决权的股东。发达国家所拥有的投票权超过50%,美国完全控制了理事会。执行董事会是世行的常设管理决策机构。美国及其盟国控制了执行董事会多数席位。
行长是执行董事会主席,在重大决策中影响举足轻重,他可以利用行长身份引导表决,如果出现分歧可拖延表决或无视举手反对而直接宣布通过表决等方式来影响执行董事会的表决结果,甚至直接决定决议的最终结果。对于具体的贷款计划,都是行长领导职员起草后报执行董事会批准,基本上没有被否决过。执行董事会俨然是行长的橡皮图章,美国却牢牢控制着行长职位。
在高级职员的任免上,世行有不成文规定:高级职员或来自美英等国,或接受过美英等国的高等教育。因此,90%以上的高级职员均有美英等国的教育背景;直接来自美英等国的高级职员超过50%。这些精英的思维体现了美国的价值观,其行为符合美国的利益。凡此种种,世行仿佛就是美国的银行,但它却影响着53亿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利益。
引导资金流向实现美国价值
许多学者、非政府组织及世行的内部评估报告都证明世行受到了美英等国的影响。美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决定和判断世行在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行为,使这些援助行为在发展中国家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
美英等国通过世行从发展中国家收获了两个利益: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世行投向发展中国家的贷款项目,必须有美英等国公司的参与。因此,世行贷款项目建设开支的85%流向了发达国家。接受世行援助的国家必须符合美英等国的全球治理战略。美国及其盟国的战争打到哪里,不管世行愿意或不愿意,世行的援助就跟到哪里。波斯尼亚战争、科索沃战争、东帝汶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无一例外。同时,接受世行援助的国家必须接受美英等国的价值观。世行向处于东南亚金融危机漩涡中的印度尼西亚进行援助时,附加了符合西方价值观的经济改革方案,一度造成了印尼的社会动荡,并引发苏哈托总统的下台。
美英等国控制了世行的决策管理层、控制了世行的资金来源,使世行在发展中国家的援助项目深深烙上了美英等国的印记。世行要真正成为世界银行、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必须去掉美国色彩。(陈坤 作者系华东政法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