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解读“新型大国关系” 频遭美方曲解
【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6月7日文章】题:中国梦:一个意识形态支柱,非中美关系框架 (作者为该基金会中国简报编辑彼得•马蒂斯)
6月7日和8日,当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以目前的领导人身份进行会面时,华盛顿正好会碰到北京近来为加强中国的意识形态支柱以抗衡国际思潮影响而做出的努力。应该说中方的两个标志性理念———“中国梦”和“新型大国关系”———反映了中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国际空间的努力。
“新型大国关系”可以理解为,在国际格局发生复杂、深刻变化时,中国要坚持既定方向,秉持和平、合作理念,走出一条不同以往的大国复兴图强的新路来。
中国和西方分析家都已经注意到习近平在国际事务上的见解,指出习奥会是宣传这些理念的场所。问题是与美国发表的大多数分析恰好相反,“新型大国关系”理念并不真的是要设定一个守成大国与一个新兴大国如何解决他们之间的冲突的条件。“新型大国关系”也不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两国集团。正如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崔天凯去年夏天写道:平等不等于中国要与美国平起平坐、搞“共治”或者“分治”。文章指出,中国的对美政策无非是基于现有的外交政策原则和策略。此外,几乎每一篇探讨这一理念的文章都强调了世界变得越来越多极化,不仅是在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方面而且是在合法的发展模式方面都走向多极化。这就是为什么北京把“新型大国关系”置于“新型国际关系”这个含义更广的理念之下。
“中国梦”的提法似乎与“新型大国关系”有着类似的动机。尽管“中国梦”仍然是一个自上而下、有人指挥的宣传运动,但“中国梦”背后的理念是使中国人成为一个整体,让他们投身于北京选择的发展道路。中国社科院学者张国庆指出,“中国梦”被提出来的原因之一是它增加了北京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中国梦”有着一种防御性的动机,强调了要确立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保卫中国的制度,防范外国势力的破坏。
由于“新型大国关系”和“中国梦”是习近平关于如何与美国交往的理念的重要内容,所以美国方面的对话者应清楚北京是如何力图塑造其国际环境的。“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是将中国所拥有的东西合法化,并提供另一条途径来替代西方所珍视的民主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纽带。
问题不在于北京能否修正现有的理论或者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而是北京能否让外国的对话者相信,习近平的两大理念对于中国来说是合理的愿景。北京的这些理念越是得到大家的认可,政府便越是有更多的时间来巩固国内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