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从国情咨文看奥巴马经济思路转变
美国总统奥巴马20日发表国情咨文演讲,旗帜鲜明地首次提出“中产阶级经济学”的执政理念和以向富人增税、为中产阶级减税为核心的一揽子经济政策方案,希望以税收为杠杆缩小美国近年来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显示其国内经济政策重心已逐渐从促进经济复苏转向调节收入分配。
虽然这些进步主义色彩浓厚的经济政策不大可能在崇尚“小政府”理念的共和党掌控的国会获得通过,但民主、共和两党都认识到,中产阶级收入停滞不前和贫富差距扩大已成为当前美国经济增长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将影响今后几年美国的经济政策走向,也将为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经济议题辩论奠定基调。
经济议题一直是奥巴马国情咨文演讲的重点。2009年奥巴马政府上台时,正值美国陷入严重金融危机和深度经济衰退的艰难时刻,奥巴马引述《圣经》中“岩上之屋”的比喻提出了美国经济再平衡的理念,强调美国必须重建经济基础和重塑经济竞争力。奥巴马在此后几年的国情咨文中也延续了这个经济思路。
六年过去了,奥巴马政府的经济政策效果如何?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美国经济增长已回到稳步复苏的轨道,财政赤字和失业率大幅下降,制造业持续复苏,页岩油气技术突破带来传统能源复兴,推动美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亮点,遥遥领先于欧盟、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
与此同时,奥巴马政府认为,经过六年调整,美国经济已从如下五个方面初步实现了重建经济基础的目标:增加对能源和科技的投资,创造更多高质量中产阶层就业岗位;完善教育制度和加强职工技能培训,保证青少年和工人满足未来的工作需求;推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降低财政赤字,实现长期财政可持续性;推行金融监管改革保护消费者金融权益和避免金融危机重演。
因此,奥巴马在当天的国情咨文演讲中高调宣布美国经济已摆脱金融危机影响,“翻开新的一页”。但他也承认,过去几年美国经济复苏的成果并未被社会各阶层广泛共享,普通民众收入持续下滑,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中产阶层萎缩,美国需要就未来数十年如何发展作出抉择。
根据美联储公布的消费者金融调查,收入排在美国前3%的家庭拥有的财富占全部家庭总财富的比例从1989年的44.8%升至2013年的54.4%;而收入排在后90%的家庭拥有的财富占比从1989年的33.2%降至2013年的24.7%。
更令美国决策者不安的是,美国中产阶层生活水平已持续下降十余年,这可能会成为破坏未来美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危险信号。华盛顿智库美国进步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2000年至2012年,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收入中位数下降了8%,而儿童护理、医疗、教育等基本生活保障成本却上涨了超过30%。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去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则显示,仅有44%的美国民众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级,远低于2008年调查时的53%。
奥巴马高级顾问丹·法伊弗在国情咨文演讲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随着美国经济复苏态势日益稳固,奥巴马政府需加倍努力解决薪资停滞不前和社会阶层向上流动性减弱的问题。作为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热门候选人的希拉里·克林顿和罗姆尼近期也都表示需尽快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虽然奥巴马政府和共和党高层并不反对为中产阶层减税,双方也都同意需对饱受诟病的美国税收体制进行改革,但在钱从哪儿来的关键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奥巴马政府采纳了美国进步研究中心的政策建议,希望通过堵塞税收漏洞,对富人资本利得和继承财产增加征税,用于对中低收入家庭的税收减免。这种“劫富济贫”式的税改方案遭到了共和党议员的激烈反对,不大可能在共和党控制的国会获得通过。
美国上一次大规模税改还是在1986年,奥巴马要想再次促成这一改革还需弥合两党分歧。但不管怎样,如果不能扭转中产阶层收入下滑和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美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最终可能还是重建在“沙土”而非“岩石”上。(高攀 郑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