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40年前越战经典照片中的女孩今日安在?

2015年06月25日 19:53 来源:新华国际客户端 参与互动 

  一名越南小女孩在遭遇凝固汽油弹袭击后背部燃烧、赤身裸体奔逃的照片,在越南战争结束整整40年后,依然是人们对这场战争印象最为深刻的画面之一。这幅摄于1972年、后来获得普利策奖的照片,把战争对无辜平民的残酷伤害直呈在世人面前,在美国激起规模巨大的反战浪潮,加快了越南战争结束。

  照片中那名9岁女孩潘氏金福,因身体大面积烧伤而一度被认为难以存活,却在经历长期痛苦治疗后战胜了死神;一度因这幅照片所承载噩梦般的回忆而避世,却在经过多年内心挣扎后最终选择“原谅”,投身反战活动。

  新华国际客户端了解到,金福如今已经52岁,定居加拿大。她的身份除了妻子、母亲外,还包括联合国亲善大使。

  即便时隔43年再看那张照片,金福当时的痛苦和惊恐仍然让人感同身受。而对她本人来说,1972年6月8日是她“永远记得的生死奔逃的可怕日子”。

  那一天,栖身越南南部西宁省壮庞村一座寺庙的金福和家人听到美国飞机在头顶盘旋,立即跑出去躲避轰炸。就在这时,飞机投下的凝固汽油弹在寺庙各处爆炸,点燃了金福的衣服。

  回想起来,金福仍记得当时“强烈的灼热和极度的疼痛”。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最近播出的一期节目中,她回忆说,自己脱下燃烧的衣服,哭喊着奔逃。

  不远处,时年21岁的美联社越籍摄影记者黄功看到这一幕,本能地按下快门,拍下了后来举世闻名的新闻照片《战火中的女孩》。

  黄功后来回忆说,他“在黑烟中看见一名女孩裸身奔跑”。待金福跑近,他才看明白:她脱掉衣服是为了阻止身体燃烧,而此时她的脖子、后背大部分和左臂等部位已经被烧焦,部分皮肤正在脱落。

  “我当时说,‘天哪,真不敢相信她烧伤这么严重’,”黄功回忆,“我放下相机,试图帮助她。”

  黄功往金福的烧伤处浇水,为她披上一件外套。随后,他用自己的汽车把金福和另外几名受伤的孩子送往医院。

  “在车上,她说,‘我快死了,我快死了’。我每隔一分钟就看看她。我说,‘我们马上就到(医院)’。”

  【“学会原谅”】

  据新华国际客户端了解,金福在医院待了一年多,接受了十多次植皮手术,经过艰难治疗终于出院。然而,比身体伤痕更难复原的,是精神上的创伤。

  《战火中的女孩》发表后,被不少报纸刊登在头版,掀起美国乃至全球的反战浪潮。金福也因此成为反战标志之一。

  然而,金福一开始很讨厌这张照片,为它抓拍的那个瞬间而尴尬痛苦,也反感围绕它的宣传。金福说,她心绪难宁,想要“消失”,甚至想到过死。

  经过超过10年内心挣扎,金福终于找到答案:如果没有这张照片,那次轰炸或许与其他许多战争惨事一样,早已湮没史海;既然无法逃避,不如把这张照片看作“上天恩赐”,用它为和平做些事。

  “我学会了原谅,”金福说。她原谅了当年投下炸弹的飞行员,多年来也一直与摄影师黄功保持着联系。

  英国《曼彻斯特新闻晚报》22日报道,在曼彻斯特举行的一场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活动中,金福与黄功作为嘉宾出席。金福在活动上说,如今再看这张照片,她“只为自己仍活着而感到不可思议”,“我为自己的遭遇而感恩,它使我的信念和身体更坚强”。

  金福说,照片里那个惊恐的小女孩“不再奔逃,而在飞翔”。

  【改变战争的女孩】

  黄功在曼彻斯特那场活动上说:“我厌恶战争……我在战地摄影多年,唯一心愿就是有一天能拍到可以阻止战争的照片,这张做到了。”

  《战火中的女孩》发表7个月后,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和平协约签署,美国停止直接参战,临时停火达成。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凌德权说:“这张照片当时在国际上起了极大的感召作用,特别是对越南和美国国内的反战浪潮。”

  作为新华社老记者,凌德权曾常驻越南。他告诉新华国际客户端:“这张照片问世时,我作为新华社记者亲历了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亲历过无数次美国战争飞机的狂轰滥炸。我与潘氏金福素未谋面,但她的照片43年来一直隽刻在我的记忆中。我与摄影师黄功更是无缘结识,但我深知他在艰险环境中的摄影作品对历史作出的贡献。”

  “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深知和平的珍贵。只有深受战争创伤的人,才会不遗余力地为维护和平而奋斗,”凌德权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越南战争结束40周年之际,和平与战争这个主题更是值得人们深刻反思和镜鉴。”

  眼下,金福与丈夫、父母、两名儿子生活在加拿大多伦多市郊。她的身份除了妻子、女儿和母亲,还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和“金福国际基金会”创办者。她每年去世界各地讲述自己的故事,让人们意识到战争的残忍。她的基金会为战争遗孤建造医院、学校等。

  金福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为这张照片而心存感激,我能够用这张照片为和平努力。”(记者郜婕,编辑张伟,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编辑:邱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