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伊核问题十三年 从秘密计划到历史性协议
伊核问题六国、欧盟和伊朗14日在维也纳达成伊朗核谈判最终协议,结束了长达十多年之久的国际争端。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15日报道称,国际社会13年的外交努力终于取得了成果,并对伊朗核问题的谈判历程进行了梳理。
2002年8月,西方情报机构和伊朗反对派组织披露,伊朗东部城市纳坦兹有秘密核设施。随后,国际原子能机构调查发现,伊朗在该处制造用于生产核燃料和核弹头的浓缩铀。
2003年6月,英国、法国和德国与伊朗举行核谈判,美国拒绝参加。
2003年10月,伊朗暂停浓缩铀项目。
2006年2月,艾哈迈迪•内贾德当选伊朗总统,宣布重启浓缩铀项目。英国、法国和德国与伊朗谈判陷入僵局,国际原子能机构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关于伊核问题的关键性报告。
2006年6月,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成立“P5+1”组织,尝试说服伊朗停止核计划。美国未参加谈判。
2006年12月,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实施第一轮制裁,禁止对其销售敏感核技术。
2007年11月,伊朗离心机数量从2002年的几百台增至3000台,浓缩铀储存量也有所增加。理论上来讲,伊朗有能力在一年内制造武器级铀炸弹。
2008年6月,美国首次参加伊核谈判。
2009年9月,西方国家称伊朗在山里建造秘密核设施,并称此处核设施不受空袭影响。
2009年11月,美国高级外交官与伊朗核谈判首席代表单独会面。
2010年2月,伊朗宣布其浓缩铀纯度为20%。
2010年6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五项决议,加紧对伊朗的制裁。
2011年1月,伊核谈判中止。伊朗拒绝削减其核计划。
2011年11月,IAEA宣布伊朗核活动军事化,伊对此表示否认,称该主张遭以色列和美国篡改。
2012年1月,IAEA宣布伊朗同意将浓缩铀纯度降为20%。欧盟冻结伊朗央行资产,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
2012年4月,伊核谈判重启,无果而终。
2012年7月,美国和伊朗官员在阿曼秘密会见,寻求外交进展。
2013年8月,哈桑•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宣布伊朗将认真对待核谈判。当时,伊朗有20000台离心机。美国对伊朗放弃武器级浓缩铀表示怀疑。
2013年9月,伊朗总统鲁哈尼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这是两国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最高级别的交流。随后,美国国务卿克里和伊朗外长扎里夫开始外交往来。
2013年11月,伊朗和六大国达成临时协议,同意暂时停止核计划,国际社会解冻伊朗的部分资产。临时协议为后来的全面核协议谈判奠定了基础。
2014年7月,伊朗核问题谈判未达成协议,各方决定四个月后再举行谈判。
2014年11月,最终核协议谈判再延期7个月。
2015年4月,伊核问题框架协议公布,提议长期限制伊朗核计划,取消对其多项国际制裁。但是,很多问题还有待解决。
2015年7月14日,伊朗和世界六大国达成长期、全面的核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