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7日电 黎以冲突爆发后,美国为了给以军在黎巴嫩打击真主党武装的军事行动争取时间,同时也是为了实现其改造中东的战略企图,借口要在中东实现持久的和平,一再阻挠国际社会制止冲突的努力。《瞭望新闻周刊》载文指出,美国近来在安理会中的表现使其袒护以色列的用心昭然若揭,也使联合国的权威和声誉蒙受了极大的伤害。
黎以冲突爆发至今已3个多星期,战火带来了难以想象的人道主义灾难,大片民房被毁,无辜平民被杀,数十万人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就连联合国的维和人员也不能幸免,包括中国军人杜照宇在内的4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在以军炮火中不幸殉职。面对这一幕幕的惨剧,肩负维护人类和平崇高使命的联合国显得很不称职。时至今日,人们不仅没有看到联合国制止冲突的具体行动,就连停火的呼吁也没有听到。人们不仅要问,联合国到底怎么了?
7月25日,以色列对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哨所的袭击震惊了国际社会。联合国维和部队提供的证据显示,哨所在被炸之前有近6个小时不断遭到以军炮火袭扰,联合国官员多次向以方发出警告,但以军对此置之不理。安南秘书长愤怒地说,这显然是一次蓄意的袭击行动。国际社会纷纷对以军的暴行予以谴责,要求尽快停止中东的流血冲突。安理会成员国也在中国的要求下进行了紧急磋商,一致同意就此事发表一份主席声明。
在安理会对声明草案的磋商过程中,美国充分表现了其包庇以色列的“良苦”用心。安理会7月26日就中国起草的主席声明草案进行了整整一天的磋商,其间美国对草案提出了大量的修改意见。安理会最初讨论的声明草案对以军蓄意发动袭击予以谴责,并呼吁冲突双方立即停止敌对行动。然而,对于草案中有关以色列“显然蓄意袭击”的提法,美国常驻代表博尔顿说,以色列已经否认是故意的,而且没有迹象证明袭击是蓄意的,因此要求把这句话删除。直到草案改为泛泛地“谴责任何针对联合国人员的蓄意袭击行为”,美国代表仍不满意。会议断断续续一直开到当天晚上10点休会时,仍没有达成一致立场。
第二天,安理会又进行了一整天的漫长磋商,依然是美国在对草案提出各种修改意见,其宗旨是反对草案中出现任何对以色列不利的言辞。最终,这份草案至少三易其稿,早已面目全非。获得通过的声明中根本没有出现任何谴责的字眼,也没有呼吁停火,只是简单地表示“极度震惊和悲痛”,对平民遭受的痛苦“深表关注”。就连原先草案中要求以色列与联合国共同调查的内容,也被改为仅呼吁以色列自己进行调查。让肇事者自己调查自己,美国对以色列的袒护简直是到了极致。在美国的阻挠下,联合国最终丧失了一次介入黎以冲突、促使双方停火的良好机会。
7月30日,以军空袭加纳村造成重大伤亡,举世震惊,除美国以外的世界各国都强烈谴责以军的暴行,联合国又面临了一次发出和平呼声的机会。然而,3天前的一幕又重演了。在安理会的磋商过程中,美国反对呼吁停火,结果草案中“立即停止双方的进攻性行动”和“立即停止敌对行为”的内容被删除,有关“立即和全面停止当前的暴力和敌对行为”的内容也缩水为“呼吁停止暴力”。尽管绝大多数成员国都赞成通过一份措辞严厉的声明,但又一份经过大幅缩水的声明还是出炉了。声明又一次表示“极度震惊和悲痛”,但依然没有谴责和呼吁停火。在美国的干预下,联合国又一次失去了呼吁和平的机会。
美国断然置中东和平于不顾、执意偏袒以色列的行为给联合国在全世界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联合国在人们心目中怜贫惜弱、维护正义的形象也一落千丈,一些国家甚至发生了民众冲击联合国派出机构的暴力事件。对此,安南秘书长悲哀地说,安理会没有能对中东危机采取坚决和迅速的行动,联合国的权威和地位正因此受到损害。
3年前,美国绕过联合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使联合国的权威和地位遭遇了空前的危机。当前的黎以冲突再次揭示了一个严酷的现实,那就是: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美国的意志已经到了能够左右联合国的程度。种种现实表明,美国对联合国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态度,用则取之,不用则弃之。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就曾经在谈到安理会作用时露骨地说,美国要利用安理会来引导国际舆论,但美国的“工具箱里并不是只有安理会这一件工具”。
然而,美国对以色列的袒护也使其在安理会陷入孤立。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说,由于美国偏袒以色列的做法破坏了联合国的声誉,安理会成员国对美国的不满情绪正在逐步上升。他说,在安理会每天就黎巴嫩问题进行磋商的过程中,这种不满情绪都袒露无遗。
美国对待联合国的态度及其在黎以冲突中的表现表明,当前的国际秩序中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急需予以改变。美国的表现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更加坚定了国际社会加强联合国作用的决心。俄罗斯总统普京说,当前的中东危机表明,必须增强联合国的权威地位,俄罗斯未来将会继续致力于建立更加安全和民主的国际新秩序,加强联合国的核心作用。普京的这段话恐怕也反映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心声。(文/王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