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南方冰雪灾害或影响春运 四部门整合资源全力应对

2011年01月23日 10:32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刚刚开始的春运连续遭遇雨雪冰冻天气的困扰。昨天,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春运工作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表示,由于应对措施及时,南方冰雪灾害天气并未造成旅客和车辆大面积滞留。铁路、公路、民航各交通部门负责人透露,将进一步提升保障能力,以应对春运期间可能再度出现甚至扩大的雨雪冰冻天气。

  铁路:500台机车应急备用

  春运前三天,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1492万人,比去年春运同期增加217万,增长17%。

  高速铁路在今年春运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铁路春运旅客运能总体比去年提升12.5%的重要支撑。铁道部副部长王志国透露,春运前三天,武广高铁日均运送旅客高达10万人,与京广铁路既有线相互配合,成为珠三角春运客流疏散的重要力量。为充分提高客运能力,京广铁路南段已经停开所有货运列车,全力保证旅客运输。

  不过,受湖南、湖北普降暴雪影响,武广高铁降速运营,造成部分列车晚点,由此造成旅客对高铁设计是否未充分考虑冰冻雨雪天气影响产生质疑。对此,王志国回应说,高铁是否降速运营,取决于降雪量的具体情况,如果降雪量大仍不降速,将影响运营安全。“在世界范围内,高铁在暴雪和大范围冰冻天气下降速运营是普遍采取的措施。”他强调。

  据透露,今后几年,我国每年都会有8000公里铁路新线投入运营,到2015年,铁路运营总里程将从9万公里增加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1.6万公里以上,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届时,我国铁路运输能力将基本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一票难求的状况将得到极大改善。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几天,我国南方地区仍将被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覆盖,贵州、湖南、江西等地仍有冻雨。铁路部门将加强行车设备的检查整修,强化钢轨防断、道岔防冻、接触网防结冰的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全国铁路还动态储备了500台内燃机车,其中50台分别在广州、韶关、衡阳、长沙、贵阳、鹰潭等地应急备用。

  公路:尽可能不封路

  与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天气相比,今年交通部门提早应对,取得了明显成效。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表示,随着南方天气的好转,受阻公路抢通取得较大进展,截至昨天9时,全国只剩5条国道、40条省道局部路段因结冰而暂时受阻,预计今天可陆续恢复通行。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透露,今年春运公路运输管理将科学决策,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公路将尽可能不封路,边降雪边除雪,铲冰除雪工作在降雪过程中进行。“根据以往经验,越封路越拥堵。今年春运将采取警车带道、重车压道、分段放行等措施,尽最大努力保持道路通行。”

  春运期间,全国公路将每日投入84万多辆大中型营运客车运输旅客,日均发送240万个班次,运力供应充足。

  民航:增加班次加速流量

  今年春运,民航已在国内航线上安排加班1.6万个班次,目前每天投放市场的座位数超过100万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

  连日的南方冰雪天气中,民航春运并未遭受较大影响,临时关闭的机场迅速恢复了运行。民航局副局长夏兴华透露,自2008年南方冰冻雨雪灾害天气之后,机场配备的除雪、除冰设备数量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除冰液等物资储备也比较充分。过去几天的南方冰雪天气中,上海两大机场都没有关闭。首都机场虽然尚未遭遇降雪,也早早储备了104台扫雪车,49台除冰设施,总投资达到2亿元,应对冰雪天气的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民航还对全国9个拥堵机场采取了疏堵措施,去年四季度航班正点率明显上升。春运期间,如遭遇雨雪冰冻天气,空管部门将积极协调排堵保畅,必要时开辟临时航线临时空域,加速空中流量,尽快疏散被延误的航班。

  今年春运民航客流高峰来得早,北京、海口、拉萨、深圳、广州、上海、三亚等9大机场客座率都超过了85%,其中北京首都机场出港航班连续两天客座率突破90%。

  客流预测显示,春运期间全国交通总客流量将达到28.5亿人次,比去年增长11.6%。冯正霖强调,特殊天气下,三大交通部门将密切合作,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把旅客平安顺利送回家。

  本报记者 涂露芳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