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杨洁篪:公共外交旨在展示真实中国 消除外界偏见

2011年02月16日 10: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资料图:当地时间1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共同会见记者。 中新社记者 吴庆才 摄  

  中新网2月16日电 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最新一期《求是》杂志撰文指出,中国公共外交活动旨在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向外部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致力于维护世界持久和平、推动各国共同繁荣的中国,消除外界对中国的偏见、误解和疑虑。

  文章指出,近年来,公共外交逐渐成为中国外交工作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在外交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公共外交正迎来新的历史机遇,肩负新的时代使命,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文章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代中国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也越来越需要中国。国际社会更加重视中国的地位和影响,重视加强对华合作。同时,由于意识形态、价值理念的差异、冷战思维的作祟及对中国快速发展的不适应,国际上对华偏见、误解和疑虑仍然存在,“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层出不穷。面对复杂的外部舆论环境,我们必须通过开展公共外交,积极引导国际社会树立客观全面的“中国观”,更多地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道路、治国理念、内外政策,树立和维护我国和平、发展、合作、负责任的国家形象,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确保国家发展战略和外交方针政策顺利实施。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外交往日益扩大,国内民众对外交和国际事务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空前提升,参与塑造国家形象的机会日益增多、维护国家利益的愿望更加强烈。外交工作应该倾听人民呼声,考虑民众诉求,寻求大众支持。同时,国内各界人士对我国国力、国际地位、作用和外交政策的认识和解读存在差异。引导公众客观认识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国际环境,理性看待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正确理解中国应发挥的国际作用及对外政策,形成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培养开放、包容、平和、理性的国民心态,是公共外交的重要职责。

  文章指,在外交工作主体、对象及手段日趋多元,领域日益拓展,内涵不断丰富的新形势下,公共外交责无旁贷地成为外交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外交工作只有面向社会公众,着眼社会各界,与民意和舆论形成良性互动,才能把握主动,使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对外政策产生亲和力和感召力。在这方面,公共外交无疑承担着政府与公众之间、政府与媒体之间、国内政策和国际认知之间的重要桥梁作用。

  文章称,新中国成立后,具有公共外交性质的人民外交、民间外交十分活跃,有力地配合国家外交,为中国打破帝国主义封锁,开展对外交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吸收借鉴外国有益经验,根据中国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努力探索和开拓公共外交。中国公共外交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文章还指出,中国的公共外交活动,旨在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向外部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致力于维护世界持久和平、推动各国共同繁荣的中国,消除外界对中国的偏见、误解和疑虑。同时,致力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相互了解与信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特色公共外交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新形势下,中国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增强,国内问题国际化和国际问题国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公共外交要立足本国,放眼世界,注重全局谋划,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的国内大局与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大局,坚持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加以推进,兼顾好国内国外两方面,即在致力于引导外国公众正确认识中国的同时,努力使国内公众更加全面了解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实现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局面。

  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确立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以官带民,官民并举”等基本方针,不仅打破了西方对新中国的封锁和围堵,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和中美建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带动了“人民外交”、“民间外交”的大发展。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民间外交,大力推进对外交流,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江泽民同志继往开来,深入推进全方位外交,争取了更多国际理解和支持,进一步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大力推动开展人民外交、民间外交并取得辉煌成就,为开拓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留下了宝贵财富。

    在新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公共外交。不久前,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胡主席身体力行,通过访前接受美国主流媒体联合书面采访、访问期间与奥巴马总统共见记者、出席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宴会并发表重要演讲、与中美两国企业家和青少年进行面对面交流等方式,面向美国各界人士,全面阐述我对发展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政策主张和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受到国际舆论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堪称新时期中国公共外交的范例。新形势下,人大、政府、政协在各自领域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媒体、智库学者、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工商企业及各界人士也努力发挥各自作用,中国特色公共外交形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各部门各地方相配合、国内国外相协作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良好局面。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