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海南首次不定向选拔干部 最大限度防止高分低能

2011年04月08日 15:18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4月8日,记者从海南省委组织部获悉,海南省2011年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近日已经拉开序幕。海南省委组织部在此次竞争性选拔工作中,首次尝试不定向选拔方式、改变考试方式等一系列新举措,确保选拔出一批有真才实干的领导干部,助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国际旅游岛建设求贤若渴

  海南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新闻发言人杜立文说,这次竞争性选拔,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及省委的实施意见精神,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优化干部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

  “海南有着众多丰富优质的资源,但缺乏的是人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后,加快吸纳各方英才,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杜立文说,去年,海南通过竞争性选拔,从省外引进了6名干部。从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来看,这些干部总体上表现优秀,各方面的认可度比较高。这次海南加大了面向全国竞争性选拔的力度,18个副厅级职位中,面向全国选拔的就有13个。把选人视野扩大到全国,就是希望能集聚一批我省改革和发展中急需的紧缺性专业人才,进一步改善领导班子的专业结构、增强整体功能,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杜立文说,竞争性选拔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去年,海南省委面向省内外竞争性选拔了15名副厅级领导干部。今年,又决定拿出18个副厅级职位进行竞争性选拔,体现了海南省委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坚定决心,是对海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再深化、再推进。

  从2007年至2010年海南省委提拔厅级领导干部的统计数字来看,这次拿出的18个副厅级职位,已占到年平均提拔数量的40%左右。以后,海南每年都将拿出一定的职位进行竞争性选拔,以实现竞争性选拔工作的常态化。

  首次尝试不定向选拔等亮点突出

  据了解,这次竞争性选拔与以往相比,亮点和创新众多。首先是选拔的职位多、类型广、范围大。这次全省选拔的领导职位共有166个,其中厅级职位18个、处级职位50个、科级职位98个;包含竞争性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省直单位中层领导干部和市县部门领导干部等几种类型;涉及党群机关、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多个层面。

  其次是首次尝试不定向选拔方式。这次海南一次性拿出了5个副厅级领导职位试行不定向选拔。所谓不定向选拔,是指事先不设定具体岗位,不限定报名应试者的专业背景,仅仅对其职务、职级、文化程度、年龄等基本条件作一些规定。

  “这样,可以让各领域、各行业、各类型的优秀人才能参与竞争,尤其有利于优秀的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脱颖而出,拓宽各类干部的来源渠道;还可以根据选拔对象的综合素质、专业特长、个性特征等,按‘人岗相适’原则,灵活安排到合适岗位,提高匹配度,切实优化干部资源配置。”杜立文说。同时,这是海南首次实行省市县联合竞争性选拔,将会有效的整合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扩大社会影响。最后,在竞争性选拔的考试方法上,有了大胆的创新。“为了让干得好的考得好,作风实的出得来,能力强的选得上,我们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考试方法再创新。”杜立文说,对专业性较强的“总师”职位的选拔,笔试只考专业科目;面试采取“实地调研+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着重测试应试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探索引入“履历+业绩分析”的新方法,对应试者的专业素养、技术管理水平,以及解决本专业复杂问题的实际能力,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最大限度地防止“高分低能”的现象。

  保障措施严密确保选拔公平

  为切实提高此次竞争性选拔工作的质量和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海南省委组织部首先从试题质量上下手,切实保证试题质量。

  据了解,此次选拔的副厅级干部竞争性选拔试题,按规定由中组部考试测评中心组织命制,其他干部竞争性选拔试题,统一由具备资质的考试测评机构组织命制。这将有利于保证试题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切实加强纪律监督。海南省委组织部将邀请省纪检监察机关对笔试和面试进行全程监督,邀请公证机关公证笔试和面试成绩,使整个选拔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尤其是对试题命制、试卷印刷和运送交接等关键环节,将采取封闭操作、专人负责、武警护卫等严密措施,实现无缝监督,杜绝失密泄密。海南省委组织部还公布了监督电话:0898—12380。

  海南省委组织部还对选拔工作的每个环节、每道程序,都制定了内容翔实、操作具体的工作方案和流程,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预案,使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做到有章可循,确保整个竞争性选拔工作规范严谨、运作有序。(记者陈传光、毛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