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京华时报》报道,本学期结束,8名高一声乐班的家长接到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的劝退函,称孩子有数门学科不达标,要求劝退。家长透露,被劝退后,8名孩子曾相约一起服药自杀。昨天上午,其中一名被劝退女孩自杀,正在医院抢救。另外7名学生中,3人已回家,4人失踪。
一个小小的劝退,就将孩子打倒了,荒唐做出了“以死自绝”的糊涂抉择,个中折射的正是孩子精神和心理发展儿童化、草莓化的社会普遍现状。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要重视孩子的精神发展、心理成熟程度,培养他们在困难和灾难面前从容不迫的坚韧张力和生命感,心理发展达到不为所动、淡定从容的坚果状态。可这话好说,却不好做。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物质愿望几乎都能得到满足,百依百顺,从未品尝过挫折和失败的残忍味道,很多孩子不知珍惜,不懂得体恤父母的苦心,不懂得生活和社会的残酷性和竞争性。排解负面情绪的能力以及情绪管理意识,不够高。他们已在体格发育上初具成人形态,心理承受力和精神发展意识却仍然停留在童萌时期,就像草莓一样,“稍一施压就整个抵抗不住变成一团稀泥,但是它的表层也疙疙瘩瘩挺有个性”,“从小不缺钱花,抗压能力低,心理承受能力低;一有小挫折就像草莓被碰撞到全身,被撞烂了无法恢复”。
换言之,就算是学校的劝退制度有点严格,动辄用轻生行为进行对抗,无法在挫折中站起来,没有勇气拯救自己,以一蹶不振、自我放弃、选择逃避和轻视生命的态度来面对人生的小挫折,这,就是心理发展草莓化的典型标本。
如果说博士生因为论文未能通过而选择自杀、“药家鑫事件”,是心理发展草莓化的个案,今天,当“集体自杀”再次出现,无疑说明孩子们的心理发展草莓化,已经是一种无法回避的社会普遍现状。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指出,全球20%的青少年患有精神疾病。据报道,中国孩子的幸福指数在低位徘徊,上海有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而自杀未遂者竟达到了1.71%。有24.39%的孩子曾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孩子的心理和情绪缺憾,真的已经成为教育的一块心病。挫折和苦难是无所不在的,如果孩子动辄拿生命做赌注,做出糊涂选择,我们民族的前途注定堪忧。
对于青少年心理发展草莓化,仅仅停留在对负面新闻和恶性事件的叹息和伤感中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及时从不良事件中汲取教训。对于家长而言,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情绪关注,提升他们应对挫折、善待失败的人生平常心态,在身体成人的同时,也要精神成人,成为精神强者、心理强者。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及时开设各种心理课程,提升孩子的心理情商,化挫折为挑战,转危为机。
笔者真心希望,遭遇被劝退的和遇到挫折的学生,就把这场人生插曲当做一次轰轰烈烈、不打折扣的心理课程吧,早日摆脱“草莓状态”。毕竟,漫长的人生总会出现各种阴影,悦纳苦难,走出被劝退的阴影,更要靠自己——独立自主、敢于承担、大胆历练、不怕失败、畅饮苦难、心理自强。具备坚实的精神内核,这才是人生最理智的选择,不要动辄轻生,铤而走险。(耿银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