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华每日电讯:对于民间慈善秀,不妨宽容些

2011年09月27日 14:1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对于做慈善的人,不应有超出一般的道德要求,不应轻易追问动机,应该强调的是自愿和尊重

  在高调砸车的“暴力环保”之后,“首善”陈光标又出新创意。9月25日,陈光标带着3000头猪、羊和部分农机,在贵州毕节开了一场个人演唱会。报道称,演唱会吸引了2万多名观众,现场气氛不错,没看到有人提前退场。不过,这些猪、羊等并没有现场发放,而是交给地方政府分配,陈光标称将在1个月之后将重返毕节,检查发放结果,确保帮助到真正困难的人。(9月26日《东方早报》)

  看来,先前报道的演唱会现场发放猪羊、观众要看完全场才有资格领取,存在误读,或者只是一个噱头。这符合陈氏慈善事不惊人誓不休的风格。对于作秀,陈光标本人是认账的,并且以此为荣,甚至不怕招来质疑。不过,陈光标的一些做法,的确令很多人不舒服,以捐助为饵拉人看戏的做法,就被称为“暴力慈善”。不过,仅从演唱会的效果看,现场很欢乐,看不出“暴力”倾向,也没有受助者因此感到不舒服,明确表示伤害到了自己的尊严。因此,对陈光标的个人慈善秀,公众不妨宽容些。

  在慈善界,陈光标的确是一个另类:他坚持亲自做慈善、直接做慈善。守着一堆现金拍照、敲锣打鼓发钱、高调宣布“裸捐”,这一系列做法,都十分夺人眼球,也引发不少争议。对于通过慈善作秀的指责,陈光标坦然接受,并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除此之外,对陈光标式慈善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做慈善的钱来源不清,或许存在原罪;二是承诺得多捐的少,可能有“诈捐”行为;三是方式过于直白,可能损害受助人隐私和尊严。这些,陈光标并非全无瑕疵,但仅从个人慈善的角度看,都在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范围内。

  关于陈光标的财产来源,是否存在原罪,目前尚没有定论,即使有问题,也是其他部门该操心的事,与慈善关系不大。慈善界的共识是,对于做慈善的人,不应有超出一般的道德要求,不应轻易追问动机,应该强调的是自愿和尊重;针对捐款缩水的“诈捐”指责,已有媒体做了逐一核实,结果是没发现特别明显的问题。即使存在出入,也不应该全归咎于陈光标一人,捐赠数据公开不及时,慈善组织不透明,很大程度上是机制原因,也是应该着力改进的部分;至于做慈善的方式,基本原则是不违背公序良俗,照顾受助人的隐私和尊严。但是,由于慈善环境和风俗文化不同,尊重隐私和尊严的界限并不好界定。对于当面发钱、现场发物的举动,如果受助人并未感到不快,或者不介意牺牲一些个人隐私,就不存在多大问题。

  在毕节,参加演唱会的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陈光标,不是冲着他的歌喉而是奔那些猪羊去的。不过,这些从没看过演唱会的人,在现场玩得很开心,还可能得到意外的捐赠,有了受关注和被帮助感觉,客观上也实现了善心传递,推广了慈善理念。对于个人慈善来说,这已经足够了。毕竟,陈光标是在拿自己的钱做慈善,帮助一个是一个,不能要求他包打天下。

  个人慈善是慈善事业的有益补充,形式直接、方式灵活,是个人慈善的特点。在社会保障还不完备、慈善组织屡受质疑的情况下,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的个人慈善,赢得了更多追捧。陈光标当众砸车,堪称“暴力”,争议的声音更大,不过因此让全国上亿人知道了“无车日”,他认为值得;一场没有明星的个人演唱会,让很多处于慈善组织视野之外的人,感受了善心和关怀,当然也应看做一种善行。这种个人慈善行为,哪怕是一场“秀”,只要不违法,不挑战公序良俗,都应该报以善意的理解和尊重。

  当然,个人能量再大,个人慈善再能够制造轰动效应,也只是一种补充。现代慈善事业,主要还得靠各类专业的慈善组织。而慈善组织也应借鉴个人慈善的成功经验,努力提高透明度,增强对具体个人的关注,才能更好地汇聚个体的慈善力量。(丁永勋)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