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意=民意?
◇微博意见≠网络民意≠公共民意
◇网络是便捷直观表现民意的有效方式
◇网络民意是社会民意的组成部分
记者:中国的网民数已经突破了4.8亿,今天的网络舆论在多大程度上能代表全体网民,这种网络舆论又在多大程度上代表社会民意?
叶青:我觉得这种代表性应该是一天比一天大,因为上网开博客、写微博的人越来越多。每一个人后面,可能是一个家庭或者一个群体,对他们所代表的民意不能忽略。到目前为止,微博是最便捷、障碍最少、最直观表现民意的一种有效方式。当然,这并不是取代或者排除其他媒体的功能与作用。
陈昌凤:另一方面,我觉得现在的网络民意跟实际民意之间还有差别。比如,现在微博通过实名、认证等方式越来越“去虚拟化”,很多时候,就是把社会阶层直接搬到了微博上。比如说现在文化界名人、娱乐界名人、商界名人和政界要人这几方面的人物在微博上受到的关注最多。这部分人数在微博上并不多,但影响舆论的力量并不小。
我观察过一个事情,就是日本地震海啸之后国内有些地方出现的“抢盐风波”。我随机统计了“抢盐风波”中的微博言论,差不多95%都是在辟谣,用一种理性的方式去谈盐的问题。但现实是很多地方仍然在抢购食盐。这就产生了现实民意和网络舆论之间的区别。在微博上,名人的言论得到强化,而现实的民意,应该是更大众、更多元、更基层一点。
喻国明:微博的民意跟网络的民意之间不能画等号,网络的民意跟现实社会整体民意之间也不能画等号。虽然不能“画等号”,其中还是有内涵联系,也就是说网络民意是社会民意的一个组成部分,微博民意也是网络民意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因为说它不能完整地代表社会民意,就说它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只是说我们要在什么样的程度上去认识、把握这种民意。要分析这种民意是哪些人在表达,或者是说具有哪些社会特征,这样就会比较清楚。
韩立勇:网络民意是社会民意的组成部分,我觉得网络表达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话语表达方式和网络关注度之间的关联。要想赢得更多的网络关注,就要在表达方式上向大众群体倾斜。所以,不管名人也好,商人也好,官员也好,如果在网络上还采取比较“强势”的语言,效果不见得就好。
汪玉凯:一个公共事件在网上传播过程中,最后有没有形成“主流民意”很重要。在一定时期内,当事实披露到一定程度后,都会反映出主流民意。随着事实披露得越来越多,越接近真相,主流民意也会发生变化,这个变化是对事件本身发展的一个真实反馈。
所以我认为要重视主流民意。网上有成千上万的网友参与一个事件的表达,里面有很多不理性的东西,但要看主流声音是什么?多数情况下,主流民意是有道理的,应当在这种情况下审视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政策、我们的工作。当然,从网友之间来讲,通过主流民意的形成,也在自动校正其他网友的想法与言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