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上海文化特色
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传承性。搞文化建设不可割断历史,不可丢失灵魂。历史上,上海就有六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五千年前的崧泽文化和四千年前的良渚文化。特别是近代以来,上海历经160多年的中西文化交汇交融,移民文化碰撞合璧,形成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独特文化风格和特色。这些风格和特色已深深融入城市血脉,成为我们这座国际大都市不可或缺的财富。
比如,开放的特色。上海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门户,客观上也被迫较早打破了原来封建文化自我封闭的状态。世界各地的思想文化相继涌入,中西文化在此碰撞,许多新思想、新文化也在此孕育,继而向全国传播。这种对外对内开放的文化养成,注入了文化发展的活力,增强了文化活动的张力。再如,多样的特色。世界的与本土的,现代的与传统的,高雅的与通俗的,商业的与公益的,以及文化产品的不同业态、不同形式、不同品种,都可以在上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各种文化要素都是在比较中取长补短、优胜劣汰。又如,求新的特色。正是得益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内外文化的碰撞,上海文化荟萃精华,曾在电影、出版、报纸、交响乐、戏曲等方面领风气之先;正是得益于“红色摇篮”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度交融,使党的群众观点和实事求是思想历久弥新,在上海求新求变过程中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还如,务实的特色。这也是上海人的特点,对内在品质孜孜以求,对作品细节精益求精,对表现形态力求完善,对契约秩序崇尚遵守。一百多年来,正是因为上海人秉承和弘扬这些文化特色,才造就了上海文化的发展繁荣,才支撑了上海经济中心城市的崛起。这些文化特色和文化传统,是上海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更是我们城市发展的潜力所在、优势所在。
当前,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必须倍加珍惜和用好这些文化资源和优势,大力弘扬开放、多样的特色,以更加开阔的胸襟吸纳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鼓励各类文化要素交汇交融,不断增强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确立起上海城市文化自信,大力弘扬求新、务实的特色,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勤勉务实、追求卓越,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上海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光芒,在全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走在前列。
四、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旗帜问题、导向问题,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核心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在当前这个转变时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他们在思想教育方面的责任尤其重大。”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如何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高举旗帜、弘扬主流是舆论引导的关键所在。多元中要求主导,多样中更要有主流。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必然要有主流文化思想、主流价值观念,必然要有体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文化。思想文化导向内涵丰富,具体到我们工作中,更多时候体现在舆论导向上,对某一事件中的人和事,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批评什么,直接就形成社会舆论,往往会形成强大的声音和力量。宣传有纪律,舆论有阵地。我们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更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这是每个领导干部、每个共产党人、每个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凝聚人心、疏解矛盾是当前舆论引导的重要任务。我们正处在改革深化和矛盾凸显的特殊发展阶段,原本清晰的一些认识有些模糊了,原来认为很确定的东西有些变化了。上海在推进“四个率先”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往往也是“率先”的,群体性焦虑心理较为普遍,容易引发社会成员间的互不信任甚至是社会的信任危机。我们要把化解矛盾、避免对立、倡导和谐、推动发展,作为这个时期包括文化工作及新闻工作在内的党的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加强引导,营造氛围,更多展示生活中的光明和温暖,让人们更多感受社会向善、向好的一面,更多激发进取、向上的动力,从而更加有力有效地起到疏解情绪、缓和矛盾、增加沟通、促进理解的作用。
尊重科学精神、增强法治意识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要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讲感性、讲柔性,但感性的背后要有科学精神作理性支撑,否则感性就容易陷入主观;柔性的背后也要有刚性的法治要求,否则柔性就容易丧失原则。科学精神讲究实事求是,有调查才有发言权,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特别是当前的很多社会热点和舆论话题,往往涉及我们并不熟悉的政策新领域、经济新问题、民生新矛盾、科学新前沿,需要我们加强学习、多方求证,不能偏信盲从、人云亦云,更不能为了“眼球效应”而故意耸人听闻。尤其需要认识到,严谨的调查作风、深入的专业精神,以及对新闻真实性的苛求态度,不仅是科学的新闻观的问题,而且已经成为今天新兴媒体和信息渠道纷繁复杂的环境下,主流媒体能否继续取信于受众、保持权威地位的立身之本。同时也应看到,现在的很多问题,比如信访问题,归根到底是法治问题,只有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坚持以法律为准绳,我们判断是非、作出评价、引导舆论才有底气。
能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重大舆情是对舆论引导工作水平的重要检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微博、博客等为载体的网络新媒体已日益成为舆论传播和热点聚集的重要源头,舆论热点的多发、突发、频发也已成为常态。上海作为一个开放性、流动性和集聚度很高的城市,倍受国内外关注,很容易成为舆情的聚焦点、热源地。相对而言,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在面对各类舆情时,往往顾虑太多、声音太少。必须清醒地看到,回避和敷衍,犹如把头埋在沙中的鸵鸟,不能解决问题;忧心忡忡、束手无策,也不是应有的状态,正确的态度和办法是改进执政方式、提高执政效能,加快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努力在进网用网上有突破,在育网管网上见成效,争做敢用善用网络的先行者。要勇于直面群众关注的问题,凡是群众关心、涉及并可能影响群众利益的,要力所能及地及时回应、给予答复。要不断提高各类舆情应对能力,坚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主动回应媒体关切,善于运用媒体引导社情民意。
能否善用媒体是新时期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现阶段,人们的思想多样多变决定了我们必须改进工作方法,找到直接宣传群众、相互沟通、增加互信的新途径。传统媒体要改进政务新闻的报道方式,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媒体直接与市民沟通,更要积极学习和大胆使用新兴媒体发声音、讲实情。这是提高执政能力、实现执政方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胆子要大一些,鼓励探索,原谅不当,表彰先进,争取在不长的时间内有一个较大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