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李斌:着力做好连片特困地区人口计生工作

2011年12月07日 11: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2月7日电 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消息,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斌日前强调,要着力做好连片特困地区的人口计生工作,着力健全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

  国家人口计生委日前召开传达学习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对人口计生部门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讲话及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部署。

  李斌强调,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做好新阶段人口计生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工作。健全各级人口计生和扶贫开发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党政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协同、项目倾斜的工作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人口计生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大对贫困计生家庭的扶持力度。

  要完善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加强与扶贫开发部门的协作配合与信息共享,确保人口计生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适应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工作格局的新形势,全面推动社会各界关心贫困地区人口计生工作,关怀帮助贫困计生家庭,将人口计生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工作引向深入。

  李斌要求,着力做好连片特困地区的人口计生工作。要着力健全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着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切实提高贫困地区出生人口素质和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着力加强人口计生网络建设,切实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着力开展宣传倡导,切实增强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加大“少生快富”工程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奖励标准;推广实施诚信计生奖励政策,对自愿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家庭,给予一次性奖励或定期发给扶助金。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特别是新疆,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省藏区等地工作的支持力度。要继续做好人口计生系统援疆、援藏工作。

  “按照中央要求做好定点扶贫工作。”李斌指出,要认真总结国家人口计生委开展定点扶贫的经验,学习借鉴有关部委的好做法,结合阜南县的实际,研究制定帮扶规划,积极筹措资金,定期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挂职扶贫。

  李斌称,近年来,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围绕保障和改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民生、控制贫困地区人口过快增长这一中心,积极参与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一是大力支持贫困地区人口计生工作。国家人口计生委重点组织开展了支持新疆,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省藏区,贵州毕节等地的人口计生工作。同时在贫困地区人口计生事业经费投入、人口计生服务机构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的力度。

  二是全面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十一五”期间,发放“少生快富”工程奖励金12.3亿元,累计惠及41万计划生育户。

  三是积极推进人口计生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工作。各级人口计生与扶贫开发部门密切配合,坚持将贫困地区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并与发展农村经济、扶贫开发、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制定行之有效的人口计生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具体政策和项目,帮助了一大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脱贫致富,促进了贫困地区生育水平逐步下降,提高了扶贫开发工作成效。

  四是认真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安徽省阜南县是国家人口计生委的定点扶贫县。委里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委领导任组长的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联络委机关各单位,在人才、政策、资金、物资等各方面给予阜南县大力支持。

  国家人口计生委参与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一是坚持统筹规划,着力综合治理贫困地区人口与发展问题,实现和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和有序迁移流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帮助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激发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是坚持突出重点,着力支持贫困地区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基层人口计生服务机构和人口计生干部队伍能力的建设。

  四是坚持部门配合,着力协调农业、扶贫开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林业等涉农部门,大力扶持计划生育家庭率先脱贫致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