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12月19日下午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2012年《社会蓝皮书》在此间发布。蓝皮书指出,城乡居民之间存在着比较显著的社会距离,部分外来人口不能完全实现社会融入。
12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 “2012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 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分析了2011年我国社会发展的运行特征和面临的主要问题,预测了2012年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并正式发布了2012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蓝皮书指出,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中的农村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一方面,农民工在城市里打工解决了城市中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农民工对城市有限的公共资源的使用引起部分城市居民的不满,由此产生了对农村外来务工人员的排斥。调查显示,在很多问题上,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态度有着一定的分歧,而这种分歧正反映出这两个利益群体在社会心理上的差异。
蓝皮书的研究成果发现:部分城市居民对农村外来务工人员仍然存在一定的社会排斥心理。
首先,就全国范围而言,在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上,61.45%的城市居民认为,农村外来务工者只要愿意就可以来,不应对其有任何限制。另有29.04%的城里人认为,只有在有足够工作机会的时候,才能允许农村外来人口在城里工作。当然,也有8.79%的城市居民认为,要严格控制流入城市的农村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还有0.72%的城市受访者认为,不应当允许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工作。较之城市受访者,75.56%的农村人认为,不应对进城谋求工作的农村务工者有任何限制,只有22.10%的农村受访者认为,应当把是否有足够工作机会作为是否允许农村外来人口在城里工作的前提条件。
当进一步分析流动人口比重较大的地区,例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汕头,不难发现,这些地区的城市居民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居民在社会心态上,尤其是在对待农村外来务工人员的态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上述五城市,仅有约35%的城市居民认为,不应对农村外来务工者到城市工作有任何限制;高达42.30%的城市居民认为,在谈论是否允许农村人进城务工这一问题时,应当考虑到城市有限的就业资源,并应把是否有足够的工作岗位作为是不是可以让农村人进城务工的先决条件之一;还有20.68%的城市居民认为,要严格控制城市里的农村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
由此可见,因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量农村外来人口不断涌入较为发达的大城市。一方面,“大城市人”和“农村人”频繁的日常接触加强了“大城市人”心理上的优越感,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对农村人的社会排斥心理;另一方面,在低端劳动力市场,农村外来务工人员与大城市居民在就业上形成了竞争关系,从而使得部分利益受到影响的大城市居民对农民工进城务工产生了比较严重的抵触情绪,对整个农民工群体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心理排斥。
其次,对于是否允许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在城里购房这一问题,从全国范围来看,城里人和农村人的看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调查显示,72.73%的城里人认为不应限制农村务工人员在城里购房;而持这一态度的农村人则比城里人高出近10%,达到81.18%。20.82%的城里人把有固定工作作为允许农民工在城里购房的前提条件,更有5.89%的城里人认为,要严格控制农民工在城里购房。
调查数据也显示,尽管身份上的城乡差异对居民浅层次的交往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在深层次的交往中,城乡居民之间还是存在着比较显著的社会距离。
蓝皮书分别调查了城市居民之间、农村居民之间,以及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意愿,其中包括是否愿意与对方一起聊天、一起工作、成为邻居、成为亲密朋友、结为亲家。这些活动背后体现出的是社会距离的远近。调查结果表明,有93.60%的城市受访者表示愿意与其他城里人一起聊天,有92.83%的城市受访者表示愿意与农村人一起聊天;94.38%的城市受访者表示愿意与其他城里人一起工作,89.31%的城市受访者表示愿意和农村人一起工作。城里人表示愿意与其他城里人或者农村人成为邻居或者亲密朋友的比例也基本没有太大差异。平均来说,只有8%左右的城市受访者表示不愿意与农村人有上述交往。由此可见,在一般层次的交往中,城里人对于交往对象的城乡身份没有太多区分。然而,当问到是否愿意与农村人结为姻亲,只有71.09%的城里人表示愿意与农村人结为亲家,近20%的城市居民表示不愿意与农村人成为亲家,还有10.84%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