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二炮某旅试射10多枚新型导弹 发射精度创记录

2012年04月16日 09:4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一支比我还年轻的部队。所装备的导弹型号年纪比这支部队还小,都是最先进、最尖端的高科技产物;组成它的战士们大多都是些80、90后,私下里他们也爱讨论最新款的电子产品,但是上了训练场,他们就透出与年纪不相称的成熟;而它交出的成绩单“成功发射了10多枚某新型导弹,发射数量之多、发射精度之高,创造了第二炮兵之最”,会让不了解的人,以为它是一支身经百战的王牌旅。它其实只有5岁,不知道它50岁的时候会创造出多大的“奇迹”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二炮某新型导弹旅。

  对于士官小王来说,春节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他没有哭;错失提干机会他也没有哭,但是第二次没有被抽中发射架,这个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却再也压抑不住自己的情感,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抹起眼泪来了。

  我们到旅里采访的时候正好赶上执行跨区驻训的官兵归来。这次驻训可不一般,过去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后勤保障组全程“保驾护航”。而这次后勤部门将不再担任战场“保姆”的角色,完全无依托,就连喝水发电全要自给自足。在保证顺利完成任务的同时,回到宿营地还要搭建野战帐篷和变形伪装网,训练强度之大可想而知。等驻训部队回到营区时,已是深夜十一点了,但路旁战友的欢呼声和映红了夜空的鞭炮火焰,敲碎了出征归来勇士们的疲惫,也照亮了那些成功完成某新型导弹三连射官兵脸上的自豪。

  在凯旋的队伍里,似乎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兴高采烈。不了解情况的人不由得在心里打了问号,不是成功完成发射任务了吗?孙架长哭丧着脸给出了答案:“今年又没被抽中,太倒霉了。”要知道发射导弹可不是件轻松的事,但在导弹旅里,错过一个可能“闯祸”的机会却变成了一件倒霉事。

  几年前深秋的一个夜晚,空旷辽阔的某发射场,随着一声令下,傲然挺立的某型号导弹顷刻间喷吐烈焰拔地而起,挟雷裹电般直刺苍穹,稍顷,飞行末区传来命中目标的消息。“成功了!”发射场上顿时欢声如雷,群情激昂。这预示着导弹旅的测试发射精确度非常高。有一句不得不说的话是:该旅拥有这种导弹还不到三个月,确切地讲这个部队还不叫“旅”,只是一个“训练队”。这样的动人场面已经成了该旅的历史,类似这样的精彩瞬间,官兵每年都有机会碰上三两次。在这样的集体里,谁人能不争取证明自己的机会。“虽然我们是支年轻的部队,从没上过战场,打过真正的战役,但是我们会把每一次发射都当成一场战役来完成,一个高地来攻克。”陈前旅长的声音掷地有声。

  部队像一棵树,军事训练是树的主干,与主干无关的工作都可以毫不留情地清除,对中心有利的工作就要让它枝繁叶茂。陈旅长说:“中心就应该居中,工人是做工的,农民是生产粮食的,军人的职业就是生产战斗力的,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军事训练这个中心,这是我们的职责。”

  2006年7月,在西北某靶场,正值高温酷暑和风沙季节,时任旅长的李友成带领60多人见习某型号导弹测试、发射任务,两个多月的高温天气大家一直在加紧模拟跑位训练,刚开始好多人不适应,流鼻血、嘴唇裂、感冒甚至有晕倒的。这么热的天还要训练,简直是“法西斯”,可是大家看到旅长在训练场上与大家一样时,怨言自然消失。在二炮首届军事技术比武中,该旅参赛的10名导弹专业选手取得了5个前三名的优异成绩。这个成绩只是一个缩影,这个成绩让这个新建部队在“老大哥”部队面前不谦虚了一次。

  还有第二次吗?有。2011年底该旅在某靶场成功发射了某新型导弹的三连射,创造了中国第一。

  导弹旅对训练工作的要求很高,兄弟单位人人都知道,但是他们不知道具体高到什么程度,发射营长出身的装备部长王东良说:“我们的标准是别人跳一跳也够不到。”一年,该旅奉命赴某靶场执行实弹测试任务,靶场的自然环境恶劣,合练期间正值三九隆冬,夜间最低气温达-34℃,官兵合住在一间破陋的大库房里,有的还挤住在帐篷里,无取暖设施,呵出的热气瞬间冻结成冰雾。睡觉时他们头戴棉帽,将所有衣物全压在身上仍瑟瑟发抖。官兵们干脆两人睡一个被窝,互相依偎取暖。没有饭堂,他们就搭帐篷做饭;面粉发不开,蒸出的馒头像石头蛋。买回来的蔬菜一会儿的工夫便冻成了冰疙瘩,实在切不动只好用刀砍。缸里的水一夜间结冰厚达10多厘米。但大家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没有一人喊苦叫累。官兵们在刺骨的寒风中操作,为了手法准确和动作灵活,他们坚持不戴手套,不穿大头鞋,冻得手脚红肿。战士们接触到电缆插头等裸露在外的金属部位时,手便粘连在上面,有的一用力拽竟扯掉一块皮。

  目前全军正在进行实战化训练。什么是实战化训练?陈旅长给它下的定义是:以适应复杂作战环境为立足点,以高标准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为着力点,按照环境设置贴近实战、战法手段类似实战、训练实施模拟实战。他还说,按这个要求开展实战化训练要重点把握三点:一是思维观念要与实战接轨;二是标准尺度要朝打赢看齐;三是训练环境要向战场接近。

  方建平营长到旅里“上任”前,觉得在基地这样级别的部队里,见到司令员应该不是一件特别轻易的事情,更别说面对面了。但是没想到,自己一年总有那么几次机会和司令员来个亲密接触,虽然那时他们的身份会有所不同:考生和考官。

  “十一”刚过,西北某发射场,旅首次进行某新型导弹试验发射。哪个营打头阵?面对一份份请战书,现场总指挥、时任旅长李友成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只见他从容点击部队“两长一手”人才数据库,随机抽点了一名“二级发射架指挥长”和数名“一级操作手”、“二级操作手”组成了一个新的火力单元,让他们来执行这次发射任务。果然,奇迹出现了,这个刚组建的发射单元,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只看认证不认资历,随机抽点,发射成功”的传奇发射故事迅速在官兵中传开。只认证、不认人,李旅长的这一举动引起强烈反响。

  什么是“两长一手”?“就是我们啊。” 要去基地机关采访的我们正好在车站与赶去基地考试的营长们“撞了个正着”。他们几个人抬着一个大大的铁皮柜子,上面那个铁“看门”明晃晃的刺眼。“每年我们发射营长、发射架指挥长和关键岗位导弹专业操作手,都要到部队接受司令员等基地主官的业务考核,这里面装的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保密无小事,我们走到哪,柜子就扛到哪。”刚胜利完成发射任务归来的营长和我们交谈的同时,脸上仍有掩不住的疲惫。不巧,火车晚点,于是我们一群人聊天的聊天,打牌的打牌,原本冷清的候车室一下热闹起来。而角落里,两个身材高大的年轻军官挤在一个不大沙发里,依偎着睡着了。带队考核的副旅长对我们说:“这个不算什么,如果明天的考试不合格他们就要失眠了。”

  人才是战斗力生成的不竭动力。针对新建部队装备保障训练人才匮乏的实际,他们注重在制订规划、遴选对象、拓宽渠道上想办法、找出路,促进了部队装备保障训练骨干人才的梯次衔接和全面发展。纸上谈兵,乃古今军事大忌。然而,技术一营的“纸上谈兵”却传为佳话。没有装备时官兵找来数十个纸箱,用白纸画上与武器装备一样的标识然后糊在纸箱上,号手们对着纸板神情专注地操练,一个动作、一个口令练上百次,有的练上千次。图纸上的标识磨破了,他们重新画好贴上;手指磨肿了,用胶布缠上继续操练。一次连队请一位装备生产厂家的专家来讲课,发射一营的班长申明硬是从专家那里抠到了上百个宝贵数据。一年多时间,他收集整理了近80万字的技术资料,编写了40余万字的专业训练教材和操作规程,还自己动手研制了“自动化测试机柜”、气密检测台等等40余件模拟器材和12个操作单元50多课时的多媒体课件。

  满脸稚气的号手韩志强是一位有心人,一次他听说航天三院的专家到兄弟单位讲课,便跑去借资料。专家破例让他带走一个晚上。他想把其中重要的东西抄下来,可又不能违反“按时熄灯”的规定,他只好在被子里打着手电抄。时值盛夏,被窝如同烤箱,他抄了整整一夜,被子、枕头、褥子几乎被汗水浸透。就凭着这股痴迷劲,他成为全旅公认的资料库。

  翻开“旅训快报”,所见所闻让人振奋:13名官兵被评为训练之星;撰写训练体会及新闻稿件530多篇;36发导弹升级测试没有任何纰漏。不仅如此,旅、营、连建立的三级心理服务板块,更成了为官兵排忧解难的“知心姐姐”。

  翻山越岭住进深山密林,不苦不累是假话。生活条件差、训练任务重,如何凝心聚力持续激发官兵战斗热情?导弹旅在实践中,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军事任务越重,政治工作就越重要。

  成立于2007年的导弹旅,是在应急作战准备的大背景下组建的一支新型精确打击部队。“高起点组队、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管理”,这是上级在导弹旅成立之初提出的要求。在组建后的第一次党委会上,原政委谢恩友以“班长”的身份,对各位委员说:“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一支新生力量培养成打赢先锋,锻造成名副其实的杀手锏部队?”

  走在营区里,我们发现官兵无论是在队列行进中,还是在训练场上,始终呼喊着“忠诚使命、团结奋斗、求实创新、追求一流”的口号。张俊晖政委说:“这是自组建以来,始终在官兵中培育和灌注的铸剑之魂。正是由于全体官兵一直秉承着这种精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才有了今天部队建设齐头并进、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旅里采访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名字经常被提起:吉自国。一个普通的发射营长身上到底有什么让人称奇的特质呢?

  夜里,某发射营营长吉自国带着自己的发射班子和武器装备踏上了北国某发射基地的征程,列车缓缓移动时,他向送行的战友说:“大家回去吧,我保证完成任务……”这次任务是这个旅组建以来第一次独立发射,意义和作用十分深远,事关国防事业发展大计……机遇就是荣誉。多名发射营长都在争取这个机会,吉营长抽到了“上签”,可是这样好的机会让吉营长碰上却显得不够公平。

  2004年,吉营长的妻子谢慧霞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后来检查出这个孩子患有先天性耳聋,去年按照有关规定吉营长生第二胎的申请被批准。9月4日,第二个孩子降生时他正在驻训一线,当教导员殷赫把这个秘密泄露给张政委时,张政委特批了吉营长十天假期,可经过三次动员吉营长还说走不开,旅长陈前准备安排留守的副旅长来替代他的工作,吉营长以“留守任务繁重,老婆生孩子又不是我自己生”为理由谢绝了组织的关心。

  驻训回队的第二天,吉营长打电话告诉妻子明天回家看女儿,妻子高兴得声音都变了调。第二天一早基地工作组来到旅里组织发射任务的抽点仪式,抽点最公平,计算机控制没有半点人为因素。“现在宣布抽点结果,执行这次发射任务的单位是发射四营。”主持人话音落后,四营的官兵欢呼雀跃,“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口号振聋发聩,“慢半拍”的吉营长也在队伍中高呼口号。“怎么办?老吉。”“好事,好事……”抽点仪式结束,张政委又想激他回家,吉营长像“彩票中奖”一样说自己运气好。妻子在电话中说:“宝宝这个月长了五斤,满月酒等你回来再办,你就放心吧!我们娘俩都很好……”

  当谢慧霞告诉大家满月酒暂时不办时,接到请柬想喝喜酒的亲友们很是不满,特别是大家听到“自国真是走不开,我去过部队我理解,他十年不回来我也相信他舍不得我……”的解释时,更激起了大家“打抱不平”的想法。于是吉营长的手机不断响起:“我姐嫁给了你亏死了,一个小营长算个啥,部队离了你中国就灭亡了、地球就不转了?”“儿子有病你顾不上,女儿出生你还不管,你拍拍良心对得起他们吗?”“又不是战争年代,你营长就当了六年,营级干部连回家看看的自由都没有了……”

  面对亲友们的谴责,本来就理亏的吉营长再加上他的任务涉及军事秘密,所以他的回答显得苍白无力:“和平年代不假,但和平年代的军人也不是你想象的那样轻松,我穿一天军装就不能失去军人起码的追求……”

  吉自国亏欠的不只是家人,对自己他也是“痛下狠手”。那年,他居然因为驻训走不开,而没有参加硕士论文答辩,结果苦读两年,却最终没有拿到那张对自己调职调衔有着一定影响的毕业证。大家都劝他,“二炮部队里,干部普遍学历高,你这好不容易就要到手的硕士学历,这么放弃了太可惜,将来被转业了怎么办?”吉营长却不为所动,“我把知识都学到了,文凭不文凭的不重要。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果我走了,万一发射出了问题,大家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

  在我们采访结束要离开旅里的时候,我们还是没有见到这位传说中的“坏老公、好营长”。陈旅长对我们说:“因为要执行任务而耽误结婚的,在我们旅里有太多个;孩子出生,不能陪在妻子身边的,也不止吉自国一人;就更别提休假没结束,提前返回部队的了。有这样的官兵,导弹旅怎么会不出成绩。”(本文摘自《解放军生活》2012年第4期)

【编辑:王金志】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