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机场”?公共资源岂能以企业名称命名
5月23日,四川宜宾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宜宾副市长谢杰称,2012年5月14日,四川省政府关于《四川宜宾五粮液机场建设工程项目》立项请示经国务院正式发文批复立项,宜宾机场将迁址重新修建,并命名为“宜宾五粮液机场”。(5月24日,《华西都市报》)
“五粮液机场”,一看就知道是五粮液集团在“搞冠名”,用机场名字给五粮液集团做“永久免费广告”。一个严肃的公共性地名,因为商业需要、企业需要,就这样轻松“被绑架”了,任由“宜宾机场”积累下来的原汁原味的文化遗产、历史积淀,灰飞烟灭。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愚昧”,造成的无形损失是无法估计的。还对人们业已养成的生活惯性形成一种“权力强迫”,让人极不舒服。
可以说,一个公共性地名不仅是个称谓,更是一种符号化的文化传承、精神图腾以及审美载体,一个恰当、厚重的名字,不仅好记,且给让人带来美好的精神享受和震撼。正因为这样,前不久,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已确定地名属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还出台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做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而现在,这个公共性地名却和企业名号拴在一起,公共品充满了浓艳的商业味,人们会感受一种明显的暴发户心态。如果真是这样,干脆将“宜宾市”改成“五粮液市”,不更直接和短平快吗?恐怕宜宾人民不同意吧!
其实,“宜宾”的空间广阔度和历史内涵要比“五粮液”厚重很多,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建城已有2180余年的历史,是历史上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境内分布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真武山古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旧州塔、旋螺殿、流杯池及其石刻、五粮液古窖址、大观楼、东山白塔、七星山黑塔等。
一个儒雅恬淡的人,却非要掺乎不理智的“改名崇拜”,生生造出个“五粮液机场”。对于这种“文化醉名”,仅仅批评是不够的,更应该将地名保护提升到法律层面,出台相应的《地名保护条例》,纳入文化遗产构成,让法律看护好地名。只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真正发挥作用了,乱改地名的现象就能得到有效遏制!(耿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