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新24孝引发“孝”应 用心行孝不能等
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其中包含教父母学会上网,每周给父母打电话等。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这句出自《围炉夜话》的名言,讲述孝是人类最根本的至理,是基本的人伦和共识,不管怎样,弘扬孝道都是正确的。
然而现实生活中,尽孝却不尽如人意。四川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20%以上的父母表示子女不够孝顺。很多老人反映儿女很少看望自己;自己就是孩子们的保育员、钟点工等等。
生活节奏的加快,子女忙于工作;大批在外拼搏的年轻子女,每年回家时间有限……很多客观因素造成了子女未尽孝现象的发酵。据统计显示,全国5100万空巢老人,因子女外出务工成为空巢老人数占总数的80%。
严峻的社会现象,使社会各界陆续发布关爱老人的举措,《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中,“常回家看看”被入法;华中科大能源学院安排学生“给父母洗脚”的寒假作业…有关尽孝道的呼声变成了白纸黑字的规定,新24孝行动标准也不免戴上了形式化的帽子。
尽孝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人生活水平的不同,表示方式、相处模式各异,对尽孝的理解也不一样。“论心不论行,论行天下无孝子”,尽孝关键是我们心中对父母的那份关爱。
如今,很多父母都能接受子女工作繁忙的状态。“你们去忙吧,要是太忙就不要着急回来,打个电话就知道了”,父母也学会了充分理解和包容子女。子女总等待有一天功成名就时,让父母过上最舒服的日子,就能尽孝。
确切的说,行孝不能等,不要等到父母老去才回报他们,应该在他们有生之年里,在日常生活中将孝敬进行到底。哪怕只是一个电话,一条短信,耐心聆听他们的唠叨,帮父亲洗一次碗,为母亲梳头…在我们看来不值一提的小事,在他们眼里可能是整日念念不忘的大事,让他们温暖很久。
尽孝并不是细化的标准和考察的任务,而是一种爱的延续,大家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及时尽孝,不要把孝顺父母放在明天。(黄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