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晨报:政府部门叫停捐助凸显民间公益困境
政府部门叫停捐助凸显民间公益困境
近日,“最冷寒冬”里广西山区小学生穿凉鞋睡凉席的消息引起了各方关注,吉林、江苏、广东、广西等地的爱心人士纷纷捐资捐物。然而就在大家传递感动、聚沙成塔时,一直声称没有物资来源的当地政府部门却拒绝设立物资接收账户,并要求记者停止呼吁爱心人士的捐助,理由是不想戴上“灾区”的帽子。(1月20日《今日早报》)
“两三个人挤在一床凉席上相互取暖,穿着凉鞋满操场嬉闹,一群10岁左右的孩子在接近8℃寒风中学习生活。”单这一句话就足以折射广西山区孩子们的生存境遇,如“五六岁的娃娃一年四季穿凉鞋”的现象,在当地贫困山区并不罕见,他们大都是留守儿童。
媒体报道后,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让孩子们在这个冬天不再寒冷,本是皆大欢喜之事。当地政府部门应该顺势借助社会的力量,解决更多留守儿童的穿不暖问题。然而,当地政府部门伸出的不是友好之手,而是拒绝之手,并振振有词地说,不想戴上“灾区”的帽子,令人无比惊愕。突如其来的拒绝,让无比热情的慈善瞬间遭到寒流袭击。
爱心捐助让当地政府部门如“芒刺在背”,在他们看来,媒体给他们添了麻烦,抹黑了政绩,“难以处理上级的压力”。其实,留守儿童冬天穿不暖,当地政府难辞其咎。新华社评论道,“政府管理部门长期‘懒政’,粗糙而简单的工作方式暴露无遗。”
在舆论的聚光灯下,当地政府部门的失职难以遮掩,只是,他们没有“亡羊补牢”,反而不敢直面问题,大练“鸵鸟神功”,认为媒体的关注是“揭丑”,损及当地政府部门的光辉形象。孩子们的健康竟然不如当地政府的面子,此种只想着保位子的极端冷漠与自私,遭到了舆论的指责与批评,亦映射出当前民间公益的困境。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的当下,一些贫困地区游离在保障之外,民间公益起到了实质兜底的作用。但,民间公益往往不受政府部门的待见,很多地方害怕被媒体关注。去年,崔永元公益基金培训100名湖南乡村教师,湖南省教育厅回复:不反对、不支持、不参与。崔永元因此怒斥湖南省教育厅:不努力、不作为、不要脸!
时常见到这样的奇景,有些贫困县大搞政绩工程,不惜血本,少则几十亿,多则上百亿,贫困县建豪华办公楼的新闻,早已让公众屡见不鲜,而一旦涉及到民生投入,就勒紧裤腰带,冷对民众的诉求。不管是假贫困还是真贫困,政府部门不能因为怕戴上一顶灾区“帽子”,而公然拒绝民间捐助,掐断民间爱心的生长。
这几年来,民间公益正在觉醒,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某种意义上,这是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有益补充,尤其是一些媒体的参与,凝聚了民间慈善的力量,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吊诡的是,公众的慈善热情时常遭到某些政府部门的冷遇,甚至阻挠,使得民间公益的效果大打折扣。
成熟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是多元化的,民间公益必不可少,这需要政府部门摒弃权力本位,跟上社会的脚步,用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接纳民间公益,别再只顾灾区“帽子”的面子,无比荒唐地拒绝爱心的里子。(侯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