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人认为追求GDP助长企业偷排 成地下水污染主因
96.55%的人认为,企业偷排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之一
75.86%的被调查者认为,“一些地方为追求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对污染企业睁只眼闭只眼”,是企业偷排屡禁不止的原因
精确报道
经过专家组调查,河北省沧县张官屯乡小朱庄红色地下水最严重的区域,苯胺含量超标70多倍——这是近日发生的一起地下水污染事件。据媒体报道,近800只鸡喝了红色地下水后死亡;当地村民连地下400米打出的井水也不敢喝,因为同样是粉红色的。
今年年初,山东潍坊地下水污染事件,更是引发了全社会对地下水污染问题的高度关注。
据了解,企业违法偷排已成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之一。
《法制日报》视点新闻部联合搜狐网,对企业偷排造成地下水污染加重的现象进行了在线调查,结果显示:97.54%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偷排污水的现象严重;99.31%的人担心饮用水的安全问题。
96.55%的人认为
偷排是地下水污染主因
据国土资源部官方网站资料显示,在我国,地下水用于供应北方地区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浇灌33%的农田。全国657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在地表水资源相对缺乏的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地下水又被称为生命之水。
此次的在线调查显示,96.55%的人认为,企业偷排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之一。
“地下水质恶化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可以归结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最近媒体非常关注污水注入导致的污染,这是典型的点源污染,其实地下水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面源污染,包括农药、化肥等污染,这一点要解决起来会比点源污染更加困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高利红说。
“城市地下水的水质恶化,主要是由于排污造成的。现在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地下水污染问题:一方面地下水污染是看不到的;另一方面,地下水一旦被污染就特别难恢复。”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灿发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
2010年,国土资源部与水利部联合,对全国182个城市开展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结果表明,4110个水质监测点中,较差——极差级的监测点占57.2%。与2009年比较,全国主要城市的地下水水质状况,其中呈变好趋势的城市分布在华东地区,水质呈变差趋势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
同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实施的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项目,初步查明了196个城市的地下水污染、地下水资源衰减等环境地质问题现状。其中,65个城市存在地下水降落漏斗,共154处;129个城市地下水污染;65个城市土壤污染,共369处。
高利红告诉记者,地下水污染的后果比地表水污染还要严重,治理成本非常高,这是因为地下水对于很多地区来说,是主要的饮用水源。由于地下水的运动形态不同于地表水,其更新周期更长,甚至达到数百年。因此,一旦污染,通过自然更新净化几乎是不可期待的。
“现在,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已经十分严重了,有些地方的开采深度已经超过1000米,如此下去,一旦深层地下水污染,我国公民的饮用水将遭受严重威胁。”高利红说。
在线调查显示,99.31%的被调查者对饮用水的安全问题表示出担忧。
75.86%的人认为
追求GDP助长企业偷排
75.86%的被调查者认为,“一些地方为追求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对污染企业睁只眼闭只眼”,是企业偷排屡禁不止的原因;22.07%的人认为,原因在于企业违法成本太低。
对于地下水污染问题迟迟难以解决的原因,高利红认为,执法力量严重不足是主要原因,客观上导致了环境执法检查像是打游击战,既不连续,也不稳定;
其次,执法队伍的经费支持与执法对象有关,二者在利益上有关联。如果执法人员的工资改为财政全额支付,那么,执法的效果应该会有所好转;
环保部门会遭遇地方政府其他部门的干扰,执法的强度和严肃性都会打折;
一些企业虽然会落实“三同时”制度,有污水处理设施,但为了降低运行成本,采取偷排的方式,靠近江河湖库的,就往江河湖库排放,否则就往地下灌。
此外,现在地下水超采严重,华北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这为一些企业偷排污水提供了便利。
“甚至有偷排企业的工作人员声称,如果不往地下排灌污水,地面会沉降得更严重。”高利红说,最恶劣的是,个别企业直接在建设之初就将地下污水管道辅设好,以便暗中非法排放。同时,将地面的污水处理设施也建设好,这样可以随时切换,以应付执法人员的检查。
对于“企业偷排污水的现象是否严重”这一问题,有97.93%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企业偷排现象严重。
除去以上因素,环保经费的投入也是地下水污染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的原因之一。“目前环保的投入还不足以遏制眼下的环境问题。也就是说,眼前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更不要说去偿还历史的旧账了。”高利红说。
王灿发亦认为,近10年来,中国的水污染状况日益严重,主要是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治理污染的投资跟不上。照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环保的投入应当占到GDP的2%以上,但现在环保的投资最高也就是1.6%左右。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监管责任不明确,也是导致监管缺失的一大原因。目前,我国的地下水管理与保护涉及多个部门,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主管部门等,这些部门之间的权限划分不清晰,导致了对地下水的监管力度不够。
7成多人呼吁
加大企业违法排污成本
对于“如何遏制企业偷排现象”这一问题,7成以上的人认为,应加大企业违法成本、加强社会监管、建立健全举报制度。
高利红认为,要想遏制企业偷排污水,从宏观上讲,要引导地方政府合理发展,科学发展地方经济,加强执法的力度;从微观上讲,要完善制度,严格责任追究。
“一些地方要发展经济无可厚非,但在引进企业时需要先做好评估,即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当地的生态发展。比如北方城市,不适合发展高耗水的工业,应该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城市特征,发展节水农业和工业。”高利红说。
王灿发表示,保护环境应该是每个人的责任,但更重的责任应该在企业,因为企业本身是从生产中获取利润的。(记者 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