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大屠杀见证者:我们不主张报复 但绝不能忘记

2013年12月18日 14:42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0)

庞嘉季老人拿着商报,和记者说他的意见

 

商报刊发纪念“南京大屠杀”的报道后,作为灾难的见证者,他写信提出自己的意见

  他说,我们不主张报复,但绝不能忘记,要懂得民族灾难的分量

  1937年11月,南京下关江边挤满了逃难的人,一个月后这里堆满了尸体;1937年逃难的庞嘉季以为很快会见到母亲,谁知一走就是8年……

  “这不仅是南京人的苦难,也是民族的苦难。”昨天,河南商报收到了一位88岁老人的来信。他在信中对河南商报12月14日对于纪念“南京大屠杀”报道的编排提出了意见,“好像不够重视、突出,缺乏分量”,“好像这只是一个城市、地区的悲剧。”

  他在信中说:对于历史,我们不主张报复,但是绝不能忘记;对于民族灾难,要懂得它的分量和位置。  

  回忆篇

  2013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76周年纪念日,在外界的纪念声中,郑州市一位祖籍江苏的老人的记忆被唤起,他叫庞嘉季,76年后的今天,他向河南商报记者讲述了仓皇辞乡的场景、孤苦漂泊的日子,还有归乡后,南京街头摆满的香案。

  辞乡

  江边全是遗弃的行李

  “日本人要打来了,我们得去避避。”1937年11月中旬,距离南京沦陷还差一个月,庞嘉季的姐姐和姐夫准备乘船逆流而上,去武汉避难。

  那年庞嘉季刚满12周岁,与母亲、妹妹居住在南京市江宁县(现南京市江宁区),姐姐、姐夫的资金,只够3个人乘船逃难,庞嘉季父亲早逝,他是家中唯一的男丁,母亲王氏决定:嘉季跟姐姐暂时避避,她和阿妹去山上避难。

  “留住男孩,是很多人下意识的选择。”庞嘉季说,那时人们都以为打一年半载就会停,南京是首都,没有想过会沦陷,所以,离乡时有逃难的仓皇,也有暂时避难的侥幸。

  南京下关的江边,堆满了被遗弃的行李和箱笼,黑压压的穿了棉袍大衣的人们,扶老携幼跑着上船,哭喊、叫嚷的声音将码头变成一个沸腾的大锅。有人和家人告别说:我就出去避俩月,家里的生意别搞黄了。

  一个月后,他们曾经挥手告别的码头,堆满了尸体。

  流离

  青春做伴难还乡

  这仗一打就是八年,首都南京也被屠城。庞嘉季说,逃难的时候只想着活命,谁也不知道这一走,就是长久的别离。

  一直以为会很快回乡的庞嘉季,跟着姐姐、姐夫又逃离武汉,沿长江逆流而上,往西南腹地国统区逃去,在重庆上了6年国立中学,1945年9月考上西南联合大学。这8年间,他都就读于国统区的国立中学、大学,以校为家,管吃住、能读书,庞嘉季觉得很幸运,唯一的遗憾是“孤独”。

  “从13岁到21岁,只有我自己,不知道母亲、妹妹的死活。”庞嘉季的记忆中,有一本画册,画册上面是日军比赛杀人、强奸妇女的新闻报道,他在那时会强烈地思念母亲。但从重庆到南京,是国统区到沦陷区的距离,这距离意味着无法通信、不能往来。

  13岁的男孩不会选择哭泣,他和同学们用读书排解忧愁,他们听不到蜀道之外的炮声,但是从南京到武汉,从渝中到滇北,对于在逃难中长大成人的他来说,哭号一样的嘉陵江水,告诉他得好好学知识,有本事了才不会被欺负,才能早点回乡。

  归乡

  大街小巷摆满香案

  “我从云南出发,穿过贵州、湖南、江西、安徽到达江苏。”21岁那年,在西南联合大学读书的庞嘉季获得了一个到上海读书的机会,于是他急切地收拾好行李,搭乘云南往上海运送银耳的货车,颠簸半个月,回到了离开8年的江南。

  幸好,母亲和妹妹都活着,他们在日军攻城的时候跑到山上避难。

  避难途中,本家嫂子捂着刚满月孩子的嘴,怕他哭出声音引来日本人,最后孩子被捂断了气;庞嘉季婶娘家的侄儿,没来得及逃跑,被日本人杀死了。

  虽然抗战结束了,但归乡后,居住在南京的庞嘉季,清明前后,都是在香烛燃烧的味道中醒来的。到了12月,南京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的房门外更是摆满了香案,数不清楚哪家死了多少人,只知道在街上走路要小心,否则,就会踢到哪位亡灵的牌位。

  对话篇

  归乡后的庞嘉季,在上海读完大学,分配到河南工作,成为河南省文联的一名作家。他在河南生活了63年,在这里遇到了他的妻子,育有两儿两女。12月14日,他给河南商报寄来了一封手写信:“我们对日军这些罪行,可以不以牙还牙地报复,但是这悲惨的历史,千万不能忘却。”

  关于故乡

  我是个过客,不是归人

  河南商报:老先生,您为何要寄出这封信?

  庞嘉季:我写信,是一种表达,我对我的记忆有一种表达的欲望。南京,在1937年是首都,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民族的灾难。对于民族的灾难,人们要记住,要知道我们脚下的河山,被侵略者践踏过。

  近几年,我经常会梦见故乡的江河湖海,我对于故乡,是过客不是归人,每年的12月,对我来说都是一个纪念;我今年88岁了,心中早已没有了愤恨,我不主张以牙还牙式的复仇,对历史要客观地看待,感恩和铭记都要有。

  河南商报:那段历史,还有让您感恩的地方?

  庞嘉季:其实,人的情感是很复杂的。我因为战争学到了知识、磨炼了意志,这是财富;但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这些成语,当你亲身经历后就会懂得,遗忘苦难是不光彩的事。

  如果你的家庭遭遇灾难,你一定会觉得遗忘是种愧疚;国土,是小家之外的大家;同胞,无论好坏,他是你的社会同类;我当年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有被日本人杀害的亲属,割喉、凌辱、挑破肚皮的都有,我理解并感受过国破家亡的沉重。

  关于历史

  只有懂得,才知道它的分量

  河南商报:那段历史,对于现今的人,有什么意义?

  庞嘉季:历史在我这里,不仅是国家、民族的历史,也有个人的成长轨迹、家族的变迁,这些东西,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他的根,无论漂泊在哪里,都不能忘记根和魂。

  我不能把我的爱好强加给别人,要说建议的话,我希望大家对于历史做到“知道”。建议大家看看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并且,这些苦难、荣耀以及耻辱为什么会发生,这就够了。

  河南商报:不仅知道有什么,还知道“为什么”,您觉得意义在哪里?

  庞嘉季:意义就在于“懂得”,你去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只有懂得他,才会让他在心里有一个合适的位置,对于历史也是。我们拍的抗战剧很多,勿忘国耻的口号提得也不少,但是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历史?

  很多年轻人似乎还是不知道南京大屠杀的起因和影响,做人、做事不能盲目,对待历史也一样,你只有理解和懂得,才会知道把它放在心里什么位置。 (郭清媛/文 邱晓峰/图)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