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韩国驻华大使权宁世:“肯定中方亚投行倡议”

2014年11月08日 09: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韩国驻华大使权宁世:“肯定中方亚投行倡议”
    11月4日,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前夕,韩国驻华大使权宁世(右)接受了中新社记者专访,阐述了对两国经贸领域热点问题的看法。中新社发 侯宇 摄

  中新社北京11月8日电 题:“肯定中方亚投行倡议”——专访韩国驻华大使权宁世

  中新社记者 吴旭 董冠洋

  “两国建交22年,双边关系‘政热经热’。”韩国驻华大使权宁世这样形容当前的中韩关系。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前夕,权宁世接受了中新社记者专访,阐述了对两国经贸领域热点问题的看法。

  新一轮中韩自贸区谈判有望取得突破

  在过去一年多里,中韩经济体领导人互访并进行多次会晤,向外界传递中韩从战略高度加强合作的信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7月访韩期间,双方达成多项协议,为进一步充实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内涵提供明确方向。“对我们而言,目前最重要任务是把这些协议落到实处。”权宁世说。

  作为中韩经贸领域的“大事件”,中韩自贸区谈判是双方希望落到“实处”的议题之一。本月6日,中韩在北京举行了新一轮谈判,两国首次派遣部长级官员担任首席代表。有分析指出,自贸区谈判若能在APEC会议期间达成,势必会成为两国领导人此次会晤的最大看点。

  “双方第14轮谈判是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前举行的最后一次谈判,有望在彼此关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权宁世表示,较快签署高水平的自贸协定,不仅能够从制度上保障两国经济关系发展,也可以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韩中日自贸区协定进展。

  “韩方积极评价双边和多边领域签署的自贸协定,也支持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权宁世说,“如果能够推进或者实现自由贸易化,对所有亚洲经济体的贸易来讲都会是最佳状态。”

  谈及对本次APEC会议成果的期待,权宁世表示,韩方希望本次会议在进一步消除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壁垒,促进经济改革和创新,挖掘经济新增长动力,加强区域内人力、物力及制度领域的联通等方面取得成效。

  扩大互访便利举措

  依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日前发布的数据,目前中韩两国互访游客数量连续十年呈现持续增长趋势。而在今年国庆放假“黄金周”期间,中国游客赴韩人数达到16万人次。

  “1992年,两国人民交流只有13万人次左右,现在互访人员数量已超过800万。”权宁世指出,从去年开始,中国超过日本成为韩国最多游客来源国。“随着两国互访游客剧增,双方也需要提供便利举措。”

  习近平7月访韩期间,两国同意进一步扩大人文交流,并将2015年和2016年分别确定为“中国旅游年”和“韩国旅游年”,为实现2016年两国人员往来1000万人次目标,双方将采取公务护照互免签证、普通护照短期旅行免签等便利化措施。

  “去年8月份,外交护照免签协议开始生效,现在我们准备签署公务护照免签协议。”权宁世指出,对普通护照免签目前虽然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但韩方正在扩大转乘游客免签入境的适用范围,也在扩大多次往返签证的对象范围。“当然这些举措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将致力于扩大给游客的便利举措。”

  权宁世强调,社会文化领域的交流和政治、经济领域一样非常重要,亲自访问对方国家,体验文化,自然会对对方国家有更多、更好的认识。“从加强双方文化交流层面上看,互办旅游年和逐步扩大免签对象范围尤其重要。”

  肯定中方亚投行倡议

  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上月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标志着这一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区域新多边开发机构的筹建工作将进入新阶段。对于建立亚投行,权宁世表示,韩方完全同意建立亚洲基础投资银行的必要性。

  “在亚洲地区,为了实现进一步经济发展,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我们需要建立更多的基础设施来保障发展。”权宁世说,“中国政府考虑到这一点,提出建立亚投行,我们都非常支持,且予以肯定。”

  中国外交部日前表示,在亚投行建立过程中,中方与韩国等国都保持着沟通,欢迎各国加入。

  权宁世指出,韩国政府非常关注亚投行的治理结构和保障措施。在2015年亚投行章程签署之前,在认同《筹建亚投行备忘录》并经现有意向创始成员国同意,还能够作为创立成员国之一参加亚投行运营。现在是2014年,还剩下一段时间,韩中正就此问题进行沟通,相信两国能够解决有关分歧或不同意见,最终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