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访美看点:为中美民心相通注入新动力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3年6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中美元首会晤。
中新社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 马海燕)自从由彭丽媛推动的中国本土歌剧《木兰诗篇》于2005年9月18日在美国林肯艺术中心演出,至今已10年。10年间,“花木兰”的形象通过电影、电视、演出等各种方式深入人心,成为中美民众心中孝顺、勇敢的女性形象代表。
让美国人了解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并不容易,让美国人了解中国人更不容易。中美建交36年来,两国各界用文化、教育、旅游、地方交流等各种方式拉近两国民众的距离。
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苏格的眼中,近些年中美民间交流明显加快。1979年,中美人员往来仅几千人次,2015年,两国人员往来有望突破500万人次。2014年11月,中美宣布互为对方旅游、商务人员颁发10年多次签证,为留学人员互发5年多次签证,助力进一步加快人员往来步伐。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苏格表示,增进两国民众间的互相了解、交流与合作是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基础。文化上相互借鉴,民意相互宽容,在政治、经贸等领域的交流才更顺畅。
中美之间民心相通也受到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重视。30年前,在地方基层任职的习近平曾率领河北省农业代表团访问友好州艾奥瓦州的马斯卡廷市。2012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邀请当年的老朋友回访。今年,他的房东德沃切克一家访华,续写了中美友好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9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访美期间,习近平将出席中美省州长论坛,会见美国前政要、州长和企业家,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主办的欢迎宴会。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美大部主任张和强还记得,两年前习近平也会见了在北京参加第二届中美省州长论坛的双方代表。那时他说,中美在经贸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人文交往源远流长,这赋予两国地方合作丰富内涵和强劲活力。
张和强表示,相信习近平此次访美,将为中美地方交流和民间往来注入新的动力,推动中美友好省州本着讲友谊、讲互利、讲实效的原则,在经贸、投资、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环保等多领域开展合作,中美地方政府合作和民间人员往来也将迎来新的一轮发展热潮。
目前,中美间的友好城市和友好省州关系达到243对,其中友好城市关系200对,友好省州关系43对。去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接待了5个州的州长访华,今年预计总共接待9位美国州长访华。
今年已是密歇根州州长里克·施耐德第五次访华。谈到为什么每年都率团访华时,他说,当今世界正在加速变化,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作为应对之策,一是要积极主动,把握先机,互利共赢;二是要运用好最新的技术和手段,做好创新;三是要建立个人关系,靠团队取胜。到中国来无疑是互利共赢、建立个人关系的重要途径。
与领导人的正式出访不同,普通民众对彼此国家的了解可能就是通过观看电影、电视剧、演出,亲身去留学、旅游等方式完成。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美国最大留学生来源国,目前有近30万中国学生在美学习。奥巴马政府也推出了“十万强计划”,招揽10万名美国学生到中国留学。他们正成为两国年轻一代增进彼此了解的蓬勃力量。
张和强表示,包括地方政府交流、互派留学生、旅游等在内的中美民间往来异军突起,成为近年来得到中美各界人士一致肯定的双边关系新亮点。民间往来在两国交流中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它将成为两国关系长期健康发展的稳定器和发动机。
毋庸置疑,中美之间还存在分歧和隔膜。一直以来,中国人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地理要远远高于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这是文化的逆差,也是经济实力的差距使然。苏格认为,新时期开展中美民间交流既要相互尊重,注重实效,也要形成机制化,力争在更多渠道和领域展开良性互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