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如一日,世界面积最大的胡杨林由他来守护!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34年如一日,世界面积最大的胡杨林由他来守护!
中新网轮台7月18日电(孔庆玲)“去年一年,我光往胡杨林区就跑了262天。遇上给胡杨打药(防虫害),更是十几天顾不上回家。”在外人面前有些不善言辞的护林员王香保,一谈起和胡杨“朝夕相处”的日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58岁的王香保,是轮台县林业和草原局的一名护林工作人员。他要守护的塔里木胡杨林景区,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南沙漠公路70公里处,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古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胡杨林保护区。
作为胡杨林管护站的第一批护林员,王香保从一个人巡林16年,到带领一群人护林18年,34年的春去冬来,栉风沐雨,一步步辛勤守护,换来胡杨林绿树成荫。
如今的他,走成了胡杨林的“活地图”;而胡杨林,则在他心中深深扎根,如“亲人”一般。
1人,16年,30万亩林
“天下有胡杨,轮台是故乡。”如今的轮台胡杨林景区,是新疆观赏胡杨林的最佳地点之一,观赏区内有42.3万亩的天然胡杨林,游客一年四季都可欣赏到,胡杨林千姿百态的壮丽景色。
然而,1984年之前的胡杨林,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多年的林场砍伐,对胡杨等树木的生长破坏很大,树木长势欠佳。为保护胡杨林生态,1984年,轮台县将林场转成了林区管护站。王香保成为最早的一批护林员。
那时候,全县总共才30多名护林员,王香保所在的林区管护站点只有他一个人。“我一个人负责巡护的总面积就有30万亩。开始的几年骑毛驴,后面就骑自行车了。”
谈到骑毛驴和骑自行车的区别时,王香保说,“骑毛驴转一圈要五六个小时,而自行车只要两三个小时”,“骑毛驴还得给毛驴喂水和喂食,毛驴走不动的时候,我就得步行巡林。”
冬天,是管护站日子最难熬的时候。“骑自行车太冷了,手冷脚也冷,只好推着车子走路。”王香保幽默的表示,他这份工作最费的就是鞋。要么走路多磨坏了,要么骑车时被树枝刮坏了,反正“一个月起码三双军用球鞋”。
外出巡林时,王香保每天都要留意有无牧民砍伐树木,树有没有被羊啃,有没有病虫害,还要注意防火。“遇到有人砍树,会和他们交代一下,不要砍了。”王香保说,他还会和砍树的人讲讲道理,告诉他们“一棵胡杨要多少年才能长成大树”。
常在林中走,哪能没点“险”。王香保记得有一年,有人骑毛驴来告诉他,发现塔里木河有“炸鱼”的破坏行为,他骑上自行车就往那儿赶,结果中途遇上一群野猪,大概三四十只,“我听人说,遇到野猪往后退的话,它会撵你的。只能往前走。”王香保说,他骑上自行车径直往前走了200米,野猪真的没有追上来,而这时的他,双腿早已发软,把自行车一撂,整个人瘫倒了。
偌大的胡杨林区,一个人的管护站,十几年如一日的巡护生活,最难忍受的是什么?王香保说,是工作之余的孤独。
他的管护站有十七八平方大,里面只有一张床、一个案板、一个木箱子,因为没有桌子,蜡烛只能搁在床头,冬天会支个炉子。这里既是工作站,又是宿舍。
刚来的那几年,有几次县上来人检查工作,顺便给他送点补给物资,他说,“人家来的时候我很高兴,人一走,又觉得很难过”,还掉过好几次眼泪。
还有一年发大水,他的平房被淹,没法住了。王香保就把锅碗瓢盆全部都拿到房顶上去,在护林站的房顶上待了一个星期。
冬天的胡杨林静悄悄,只有附近的牧民可以做伴。“每天巡护回来房子也是凉凉的”,王香保索性骑个毛驴到处转转,每到一个牧民家里住一个晚上,就这样一个星期转上一大圈。
夜里,他喜欢和牧民围着煤油灯聊聊家常、打打牌,也不忘宣传下护林防火知识。“第二天起来,脸和鼻孔都是黑黑的。”
岁月变迁,守护不变,胡杨林的“活地图”
一转眼,16年过去了。在年复一年的巡护中,王香保从20多岁的护林小伙变成了年届不惑的巡林大叔。
2002年,国家实施重点公益林管护,轮台县成立了19个护林站,负责275万亩的公益林管护。护林员也从十几年前的30多名,增加到现在的220名。人多了,人均管护面积就降下来了,平均一名护林员负责1万亩左右。
而且,王香保再也不是一个人了。仅胡杨林景区附近就有三个管护站,每个管护站都有多名管护员。护林员们每次外出巡护,都会结伴出行,每次至少2人同行。
巡护的交通工具也发生了大变化。以前是毛驴和自行车,现在统一换成了摩托车。最早的时候,从管护站回趟轮台县城,骑毛驴要走3天,在县城采买点菜、馕和蜡烛,回来又得走3天。换成摩托车后,护林员工作和生活出行都变得更快捷。
不过,王香保说他没有骑过摩托车巡护,2001年的时候,护林经验丰富的他就被调到当时的轮台县林业局,专门负责指导全县所有护林站的工作。
虽说从一线护林员退下来,但他和胡杨林相处的时间并未减少,跑过的胡杨林面积也更大了。“19个护林站,一天转三到四个站点,转一圈下来,一个星期就过去了。”王香保说自己在办公室里坐不住,也没时间坐,每天都在外面林区跑,和胡杨林“打交道”。“去年一年,我周末加起来就休了两三天。”
自从肩上担起守护胡杨林的使命,30多年来,他几乎跑遍了275万亩的公益林区。就因为这样长年累月“泡”在林区,王香保成了胡杨林的“活地图”。
“轮台县胡杨林这一片,没有我不知道的地方。半夜随便把我放在一个地方,我摸着黑都能回去。”王香保说这话时,颇有些骄傲。他还分享了自己记路的小窍门,“主要是看树分辨,尤其是岔路口的树,往哪边长的,我都记得很清楚。”
而在新一代的护林员眼中,他在胡杨林的经验就是“宝”。塔河桥管护站管护员玉素甫•哈斯木,是在王香保调到县林业局后的第三年,来到这里从事胡杨林管护工作的。
如今的玉素甫•哈斯木,已是一名有16年经验的护林员,同时担任塔河桥管护站的站长。他的妻子阿斯古丽•吐尔逊,也是该站的一名护林员。
塔河桥管护站是离胡杨林景区最近的管护站,现有7名管护员。管护站墙上挂着不少奖状,该站多次被轮台县林业局授予“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王香保每次来这个站点时,玉素甫•哈斯木和其他护林员都会围坐在他身旁,一边汇报工作,一边就遇到的问题“取取经”。
骑摩托巡护的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小烦恼”,刮风下雨天骑车摔倒是常有的事儿。初夏的胡杨林,高温暴晒,刚来1年的护林员亚森•艾麦尔说,骑摩托巡护一圈“很辛苦”。有的女护林员,巡护时会戴上口罩,穿上防晒衣。
你扎根荒漠,我扎根林区,胡杨就像亲人
“不看胡杨,不知生命之辉煌。”胡杨树是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古老树种。它具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的能力,是人类抗击沙漠的勇士。
胡杨的根系向下深深扎根,牢牢地固守沙漠。“一棵胡杨树,牢固一亩沙。”而它的生长期也极为漫长,素有“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说法。
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中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轮台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侧,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公益林面积275万亩,全县胡杨林面积81.33万亩。”轮台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樊卫民表示,他们的任务就是把“这片林子保护好”。
在护林员王香保看来,30多年来,胡杨林越变越好。“叶子绿的多了,以前一棵树上好多枝子都是死的,只有两三个绿枝。”
除了人工巡护,当地还开发了引洪灌溉工程,并且定期进行虫害防治。王香保说,塔里木河的水有沙子,灌溉时容易淤积,每两三年就要清渠一次。
经过几十年的养护,如今的胡杨林景区,枝繁叶茂,绚烂多姿。王香保说,每年很多游客来到胡杨林,“作为一名护林员,我感觉这是很荣幸的事情。”
1986年,他的儿子就在护林站出生,他曾经让儿子坐在自行车车把上,和他一起“巡护”胡杨林。他的儿子长大后也做过护林员的工作,现在是草湖乡最年轻的党委书记。这个乡的重点工作就包括生态移民搬迁工作,这也是保护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的多项举措之一。
这么多年来,王香保和胡杨林“分开”的日子不多,最长的一次,要数他休假回甘肃老家,走了20多天。回来后,他就着急到胡杨林子里转转看看。用他的话说,“好长时间不见,就想来”。
记者问王香保,“胡杨精神”是什么,他露出憨厚的笑容,一时找不到贴切的词语。但谈起对胡杨林的感情,王香保微笑着说:“就像是我的亲人一样。”
34年的守护,就是最美的“胡杨精神”。(完)
专题: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