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主改革一甲子 克松村里话今昔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西藏民主改革一甲子 克松村里话今昔
中新网西藏山南9月8日电 题:【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西藏民主改革一甲子 克松村里话今昔
作者 范丰辉 范思忆 何蓬磊
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泽当镇城区驱车向南约7公里,便是远近闻名的“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由村口向内,一条主道笔直地延伸,一间间藏式两层楼房,在主道两边一字排开,干净整洁。
60多年前,这个普普通通的村落是西藏大农奴主索康·旺清格勒的庄园。那时,村里的农奴们没有人身自由,被视作“会说话的牛马”,日复一日背负沉重的劳役,是农奴主可以随意欺辱打压的对象。
82岁的扎西老人作为当年克松庄园的302名农奴之一,他出生在牛圈中,8岁那年就成为了一名农奴。扎西记得总是饿着肚子为农奴主放牛种地,生活苦不堪言。
“童年的事没有太多印象了,我只记得从8岁开始,就一直在给农奴主没日没夜地干活。以前早上最多也就只能吃一勺糌粑,一件衣服要穿很久。因为每天都要去干农活,有时候早上去干活,不小心迟到了,都会被农奴主狠狠地用皮鞭抽打。”近日,扎西老人在家里对记者说起过往。
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地,分到一处带屋顶的住所,是早年扎西最大的愿望。1959年3月,民主改革开始,扎西成为庄园里反奴役、争自由运动最积极的一员。改革后,扎西终于如愿以偿。回忆起分到房子时的复杂心情,他至今难忘。
扎西告诉记者,当把土地和房屋分到我手上的时候,我感到幸福来得太突然了,有一点不敢相信。
1959年,西藏开始实行民主改革,扎西和村子里的其他人一样,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耕地和住房。同年,这里建立了西藏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克松村也成为了“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在扎西老人的记忆中,从那以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几十年下来,克松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民主改革之前生活很贫穷,吃不饱穿不暖,更不敢生病,”接受采访的时,扎西老人多次提起这句话。而在今天,他和老伴都有了医保,家里的孙子孙女也都享受着义务教育,自己还入了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现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换新衣服就换新衣服……”谈到这些,老人非常感慨,他知道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像扎西老人一样,村子里的其他村民也亲身体会到了民主改革带来的巨变,日子越过越好。今年58岁的达瓦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相较老一辈,达瓦这代克松村村民虽未经历民主改革的血泪抗争,但也深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0年来,达瓦跑过货运、开过餐馆、做过建筑、拉过出租。从运输商品的货运车,到接送游客的大巴车,从建筑工地的翻土车,到走街串巷的出租车,20多年的“换车记”见证了达瓦的致富史。
“现在我不跑运输了,我的孩子们都已经工作了,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平时我会带着家人出去兜兜风、旅旅游”达瓦告诉记者。
如今,小村的240多户村民家家户户住上了二层藏式院房,人均年纯收入1.97万元人民币。60年前,这个村落率先迈出了民主改革的第一步,而一甲子后,他们仍在勤劳致富、追求幸福的路上大步前行。(完)
专题: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