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招待会,习近平讲话为何突出“团结”?
中新社北京9月30日电 题:国庆招待会,习近平讲话为何突出“团结”?
作者 梁晓辉 张蔚然 黄钰钦
“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9月30日,在中国国庆日的前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国庆招待会的讲话中将“团结”置于突出位置,强调了其重要性。
当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
70年的历史经验
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相比,“团结”在习近平此次讲话中被置于更突出的位置。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盛,团结是第一位的。只有团结才有凝聚力,只有有凝聚力,才能形成高度共识,才能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
如习近平此次讲话所说——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走在了时代前列;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事实上,当以更长的时间眼光来衡量新中国70年走过的历程,“团结”都是一条内在的历史经验。
竹立家认为,正是因为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国才能取得当下发展成就。“在70年的时间点再次强调团结,显示出对历史经验的准确认知。”
新征程的关键词
习近平在讲话中说,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高举团结的旗帜,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增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方面的大团结……凝聚成一往无前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认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习近平将“团结”列为开启新征程的重要“关键词”并进行阐述。外界可读出其中所具有的多层意涵,包括党和人民群众之间、全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大团结”,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方面的“大团结”,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团结”,以及两岸同胞的“团结”等。
“只有在上述领域、方面都实现团结,中国才会在新时代取得更加伟大的成就。”张希贤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讲话中,习近平在“团结”后紧接着谈到“一国两制”。习近平说,我们相信,有祖国的全力支持,有广大爱国爱港爱澳同胞的共同努力,香港、澳门一定能与祖国内地同发展共进步、明天一定会更好!
观察认为,不可否认当下香港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强调“团结”就有了更多的现实意义。
面向世界的意愿
在当下的中国,若用更具有全球性的眼光,去看中国语境下的“团结”,或许更能读懂中国与世界的“相处之道”。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和平与发展的阳光普照全球。
“这体现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节点‘团结’全世界人民的良好意愿。”张希贤说,习近平的表述,释放出中国愿与世界形成更良性互动的友好信号,展现了中国愿继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的基本态度和决心。
回望历史,习近平说,70年来,中国人民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不仅是中国对自身理念、立场与原则的宣示,也是中国在新时代对世界做出的庄重承诺。”张希贤说。
竹立家认为,70年来,中国一直强调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所以理应对人类发展作出贡献。在团结全世界人民的基础上,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崇尚和平和发展,这既是对世界的贡献,也体现出中国的“处世之道”。(完)
专题:新中国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