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国家海岸”里的社区公益学堂:不拒绝任何一个孩子
(新春见闻)三亚“国家海岸”里的社区公益学堂:不拒绝任何一个孩子
中新网三亚1月24日电 题:三亚“国家海岸”里的社区公益学堂:不拒绝任何一个孩子
记者王晓斌
“我昨天4岁,今天6岁。”为了能像哥哥一样上共青学堂,今年4岁的朱雨茉撒了一个真诚的谎。
在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这个吸引了上至花甲祖辈、下至学前稚童关注的共青学堂,是一所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成立的社区公益学堂。
自海棠湾定位为“国家海岸”以来,大规模开发建设涉及到数以万计民众的搬迁。当地政府建造多个“别墅式”风情小镇作为安置社区,2013年陆续交付给失地农民。共青学堂以龙海、龙江两个安置社区为服务点,以当地6-12岁小学阶段青少年为主要服务对象,免费提供兴趣班、亲子活动等服务。
吴晓艺是学堂的督导,负责培训与指导等工作。2018年,社工专业硕士毕业一年后,她放弃有编制的学校教师职位,参与组建了共青学堂,“相比老师的稳定,我更喜欢有挑战的社工工作”。
吴晓艺他们确实面临的不小挑战。在安置社区开办公益学堂,海南本省没有先例。即便放至全中国,可借鉴的案列鲜有。另一方面,海棠湾如今已是中国高端酒店最密集的区域,当地农民物质方面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升,但在青少年教育方面,家长的能力和意识依然欠缺。学生们仪容不整在社区乱跑,模仿大龄青年嚼槟榔或抽烟,甚至五年级就出现厌学现象,“停留在粗放的放养阶段”。
“我们以兴趣班为切入点,吸引青少年及其家长。”吴晓艺介绍,在对当地440名学生做过问卷调查后,共青学堂开设了舞蹈、手工、美术、音乐、烹饪烘焙、国学、安全教育及亲子教育等课程。学堂社工还提供“四点半”课后作业辅导、语数专门性的课外辅导等。
正是在学堂的龙海风情小镇服务点,因为看到哥哥在手工兴趣班学会了剪纸、陶艺等,小雨茉产生了对学堂的向往。
吴晓艺说,成立一年多来,学堂通过持续不断地提供多种兴趣班、亲子活动等服务,不仅改变学生面貌,也影响到了家长。
“学堂老师说我们家儿子有天赋,我希望他将来能考上大学,不要像我只有小学学历。”家长许连霞把学堂的社工称做“老师”,儿子朱航庆最初报武术课程,一度在外市县的比赛中拿过一等奖。她要求儿子在新学期报书法班,“练书法不光能识字,还能进一步增加孩子自信”。
家长杨玉珍说,在学堂,零基础的女儿掌握了美术、舞蹈基本功,最令人感动的是社工们为孩子组织的集体生日宴会,“以前从来没有参与过这样的活动,感受到了友爱”。
“很多家长意识到,我们这里不单是大哥哥大姐姐陪着孩子写作业、过假期。”共青学堂总干事郑卫南说,在探索过程中,学堂不断补充完善附加规则,“逼迫”家长进一步参与学堂工作。如即便在同一个社区,家长亦须亲自接送;陶艺等手工课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亲子活动结束后和孩子一同归置物品,清扫场地;发掘有厨艺或其他特长的家长,参与教学;鼓励家长成为志愿者参与日常工作。
郑卫南欣喜看到,在重构拆迁乡村文明的尝试中,除了越来越多家长参与,其他社会组织也加入到公益学堂的工作中,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还将学堂设置为实践教学共建基地,输送社工专业学生协助办学。
在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芬看来,公益学堂“提供均等教育是出发点,构建文明和谐社区才是落脚点”。相比兴趣班、“四点半”课业辅导,学堂为学生及家长传递的安全意识,重契约、守规则精神,社区志愿服务理念等内容更为重要,是“很大很大的进步”。
“海棠区把学生教育补助列为2020年十大为民办实事之首。”共青团三亚市海棠区委员会书记唐传林介绍,下一步将总结可供复制的海棠公益学堂模式,扩散到其他社区,覆盖更多青少年群体。
“我们原则上不拒绝任何一个孩子。”在美术课签到表上,社工罗佳指导朱雨茉一笔一划签下名字。(完)
- 专题:2020年新春走基层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1日 22:45:01
- 2024年11月21日 22:22:34
- 2024年11月21日 14:10:23
- 2024年11月21日 14:03:33
- 2024年11月21日 11:16:50
- 2024年11月21日 09:30:55
- 2024年11月21日 09:28:03
- 2024年11月20日 18:33:42
- 2024年11月20日 15:27:39
- 2024年11月20日 12: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