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抗疫到全国两会:葛明华的“双线”履职
中新社北京5月23日电 题:(两会人物)从武汉抗疫到全国两会:葛明华的“双线”履职
作者 柴燕菲 赵晔娇 钱晨菲
“带队与死神赛跑的45天,我目睹了武汉人民的不容易。参加此次人代会,也将继续关注生命健康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说。
从武汉到北京,从医生到代表……“双线”履职的葛明华,更感民生之重。
征武汉:去救人不添乱
2月19日,作为浙江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长,葛明华率队出征武汉。
他称其为使命使然。“我是院长,更是临床医生,抗疫冲在最前面的一定是医护人员。”
“武汉,不容易。”葛明华回忆,“初到武汉时,当地医护人员很热情地欢迎我们,但明显能看到他们脸上的疲惫。为尽快缓解他们的压力,经过3天的多轮培训和交接,我们正式接管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一重症病区。”
作为高年资医生,葛明华深知疫情面前,个人防护是重中之重。“防止院内感染是我给医疗队下的命令,我们是去治病救人的,而不是给武汉添乱。所以我们建立完整的防控体系,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的规范被再三强调。”
彼时,多学科人才的配备也使他有了底气。
“新冠肺炎患者往往年龄较大,伴随高血压、糖尿病,甚至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所以多学科诊疗非常关键。”葛明华介绍,其率领的医疗队构成很多元,涉及20多个学科,如一个微缩医院。这使多学科诊疗成为常态。
在武汉的45天里,葛明华率队先后整建制接管中南医院、金银潭医院重症病区,形成标准化的交班模式、个性化的护理方案、MDT多学科团队诊疗等管理制度,累计经管患者117人,病情好转后转院转科50人,治愈出院67人,无一人转化为危重症,无一人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
安眠药居医疗队药品消耗首位
在武汉,让葛明华感到意外和心疼的是,医疗队汇总队员药品使用情况时发现,安眠药的用量是最多的。
“原本我的睡眠质量很好,但在武汉的一个多月没睡过一个踏实觉。”离开武汉已有月余,葛明华还常常想起在一线的日子。医疗队出色完成任务背后,也有不少“有惊无险”。
初抵武汉不久,队伍中一位护士的暴露就让葛明华捏了把汗。因长时间身穿防护服体力不支,该护士在隔离病房发生了呕吐。“为防止窒息,这名护士在隔离病房里进行了紧急的异物处理,好在通过隔离观察,最后有惊无险。”
不仅是身体上的不适,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是葛明华更为关心的。无孔不入的病毒、高强度的持续工作、患者瞬变的病情等给队员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
“即使没生病大家也会吃一些药物让自己安心,其中安眠药是用药量最多的。”在葛明华看来,队员吃安眠药入睡、悄悄整理银行卡密码“留给”家人等,都是人之常情,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
“没有想过当英雄,也不是为了他人赞美。到武汉去,只求苍生无恙、国泰民安。”葛明华说。
为民众生命健康“发声”
从武汉之行到抵京参会,“双线”履职让葛明华有了更多思考。今年,他带来了“提高院外猝死抢救成功率”“推进医保支付制度建设”等建议,持续为民众生命健康“发声”。
“国内一些欠发达地区医保基金目前已经出现‘穿底’,在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医保基金支出平均年增长率超过20%。”葛明华对此表示忧心。同时,骗取医保基金、滥用辅助药品等现象频出,葛明华认为,医保支付制度亟需改革完善。
对此,其建议从省级层面统筹规划,抓紧出台改革方案,发挥医保支付制度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方面的积极作用,全面建立并有效落实多元化医保支付体系,拓展药品耗材带量采购确保医保患三方共赢。
除了医保支付制度外,院外猝死抢救也是他关注的议题。当前,院外猝死是严重威胁民众生命安全的危急状况,中国多地院外猝死救治成功率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自动体外除颤器可提高约24%的生存机会,应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全民培训相关知识和设备使用方法,建立政府监管机制,让‘救命设备’在危急时刻真正能发挥作用。”葛明华说。(完)
- 专题:2020全国两会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22日 17:59:03
- 2024年12月22日 16:48:36
- 2024年12月22日 15:53:01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