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时评:“特殊”两会给中国留下什么?
中新社北京5月28日电 题:“特殊”两会给中国留下什么?
中新社记者 聂芝芯
特殊年景的中国两会,带给海内外“非一般的体验”,不仅在于其新颖的议政形式,亦在于其厚实的内容集成。观两会,听政音,探前路。人们追寻中国发展的笃定脚步,也极力触摸中国未来发展的想象空间。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具“技术色彩”的两会。
疫情延滞两会,而技术搭建起新潮的议政平台。从“面对面”参政议政,到“屏对屏”的云发布、云采访、云通道,两会舆论场上信息流的速度、密度和热度依旧精彩;会程压缩、会务精简,成就高效两会、绿色两会。
在中国商业、社会领域早已开花的“互联网+”,如今与“政治大会”相遇,尝试了一次“互联网+政治”的大规模实验,也为未来中国政治生活呈现了新的可选项。
这是中国为应对种种“变局”进行自我调适的两会。
——多项立法突破,夯实中国的“法治进行时”。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本次两会在立法方面堪称大手笔。
民法典跑完66年立法路,中国步入民法典时代。当下社会利益诉求多元,利益调节机制亟待更新。如今,从生老病死事务,到信息时代困惑,都能从民法典里求解。民法典为中国社会通筋舒络,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舒畅。
因应新冠肺炎疫情暴露的问题,公共卫生领域立法提速。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指出,2020年将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这为中国社会肌体补中益气,提升其对外防御的免疫力。
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国安立法,有助于打击反中乱港势力,为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安装一道保险栓。这是为香港的未来清毒败火,能否成为重塑香港与内地关系的新起点,令人期待。
——民生导向凸显,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续航”。
疫情之下,中国发展的外部不确定性大,挖掘内部潜力是现实之迫,也符合改革大方向。中国“有力度的刺激”注重政策弹药精准度,“放水养鱼”的同时防止“浑水摸鱼”,追求政策效应最大化。
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为湖北复苏定制一揽子政策,扩大投资立足“有效投资”……通过保市场主体、保就业来培植发展内生动力的导向清晰,有别于过去应对金融危机的传统路子,也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极限宽松”。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些固本培元之措,经两会议事堂上的讨论、解释,越来越具体可感,向民众传递希望,也被海外寄予“稳全球”的期待。
——正视舆论喧嚣,向世界发出坦诚务实的中国声音。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判断,映照着中国的世界观,隐含着中国对外部环境生变的预判。两会舆论场外,西方一些势力热炒疫情、台湾、香港国安立法等议题抹黑中国;两会舆论场上,中国的官员、代表委员为如何因应复杂国际舆论生态亮明立场、贡献“点子”。
外长记者会信息量、坦诚度超预期,直面中国国际关系的堵点瘀点,敞亮表达,也注重分寸;运用差异化视角和策略,巩固外交基本盘、争取中间力量、回击“不友好”国家尤其少数政客;力撑全球化,既重申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走向世界,也期待世界以更加平和的心态看待中国,寻求共赢之道……这些活血化瘀的努力,能否令中国与世界关系更顺滑,尚需观察。
不管是“互联网+政治”的尝试,还是应时立法理顺关系、调整经济增长逻辑、开拓“于我有利”外交新局,都是中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践行,是中国人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境界的不懈追求。中国未来发展也将从中积蓄能量,实现新的抵达。(完)
- 专题:2020全国两会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11日 20:52:01
- 2024年11月11日 20:24:12
- 2024年11月11日 18:42:53
- 2024年11月11日 18:11:37
- 2024年11月11日 15:59:39
- 2024年11月11日 15:33:45
- 2024年11月11日 15:32:35
- 2024年11月11日 14:30:59
- 2024年11月11日 13:30:42
- 2024年11月10日 21: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