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焦点访谈:关键五年!中国将会如何发展下去?

焦点访谈:关键五年!中国将会如何发展下去?

2020年11月01日 09:40 来源:央视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新阶段 新理念 新格局来源:央视综合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中国未来5年乃至15年如何发展擘画了壮阔蓝图。全会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那么,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哪些新布局、新目标、新部署?中国又将迎来怎样的新转变呢?

  “十四五”位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五年将是中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五年,中国也将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了新表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应调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关头,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清晰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集中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为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除了确立发展理念、方向思路,规划《建议》还紧紧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的重点任务,并从12个方面作出了新部署。这其中,创新被放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被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在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当今世界,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正在引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而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核心等方面的短板正在制约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以创新驱动现代产业体系是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全球科技创新速度明显加快,并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改变产业发展模式。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并强调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新发展阶段需要新发展格局。规划《建议》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战略部署,明确了主攻方向和重要着力点。

  近年来,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外部环境带给我们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而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接近100万亿元的经济总量、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等为推动国内大循环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实,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十三五”以来,我国消费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但是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链条中仍然存在一些堵点和短板。为此,规划《建议》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规划《建议》的另一个亮点是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上。随着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下一步如何做好“三农”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

  新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愈演愈烈的逆全球化思潮,再一次让人们看到发展中的风险和挑战。规划《建议》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在12个方面的新部署中,无论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绿色发展,还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新发展理念始终贯穿其中。为了进一步破除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规划《建议》还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迈向“十四五”,我们既要看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也要把握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并在此基础上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九万里风鹏正举”,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胜利在望,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即将开始之际,唯有接续奋斗,才能续写新的发展奇迹。

【编辑:田博川】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雷竟技平台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雷电竞下载官网 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