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智慧城市”
瓣瓣同心·携手共进丨加速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智慧城市”
记者从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了解到,今年以来,在现阶段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智慧城市建设,通州区城市管理委推动通州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智慧化,促进新型城市综合治理机制和模式的建立。
建设通州区城市管理指挥平台——城市大脑
通州区城市管理指挥平台(城市大脑)构建了统一的开发标准和应用框架,搭建了数据接入、一级数仓和二级数仓基础平台,并实现各业务系统数据的统一存储与管理。
目前平台融合了信号、违法、供热等60种类型的数据;接入4778台监控设备(包括高点监控、路侧停车监控、公租自行车监控等)、520台系统信号机、287辆环卫车辆、6770基路灯、377台路灯箱变、730处公共自行车站点等物联设备;识别大货车禁限行、违法停车案件65万例,生态环境类案件23万件,渣土车违法案件5000多例。
打造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服务
通州区通过飞行器倾斜摄影和3D建模算法等技术,实现对城市外轮廓的快速建模,形成逼真的城市建筑外轮廓模型,并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自动区分河流、道路、建筑单体、建筑屋顶、树木、停车场、车位、移动物体等对象。目前,高精度的空中城市数据采集可以提供厘米级别的分辨率和逼真的建筑表面纹理。
同时构建了全空间、三维立体、高精度的城市数字化模型。实现了城市宏观大场景的数字化模型表达和空间分析。能够提供细胞级城市建筑物理设施、功能信息的精准表达,构建了数字孪生智慧城市的CIM城市信息模型。
实现城市交通的智慧化管控
通州区继续推进了智能交通建设,通州区751平方公里范围内284个路口的信号灯进行了升级改造。至此,除在建道路外的所有路口信号灯全部实现联网联控,15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信号灯全部实现智能化控制,实现了十余个主干道路段红绿灯配时根据车流量的变化而实时变化,可实现对特勤车辆的应急放行管控。副中心搬迁以来,在车流增加的情况下道路反而更加畅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提供的测评报告显示: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围内平均车速提高15.6%,城市主干道通行时间缩短32.5%。
实现城市照明智慧化管理
通过照明管理平台对全区的照明设施总量、故障及群众投诉情况进行综合管理,自动发现低压、灭灯、断网、配电箱超限等故障,保障照明设施的正常使用和完好率。同时开发了城市之光手机App,帮助管理者在手机端进行业务操作,对辖区范围内路灯设施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故障上报,对加装了单灯控制器的灯杆可以进行0~100%的调光操作。
实现生活垃圾的精细化管理
实现对各垃圾排放主体的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精投率的跟踪和分析,并接收各类反馈和建议。同时对收运车辆和处理设施进行在线督检,确保各类垃圾分类质量可认定,源头可追溯,清运及时有效,并实施合理调度,满足市民分类需求。系统能够精准定位到每辆垃圾收运车,实时定位记录车辆运营轨迹、查看收运垃圾分类质量和重量等信息。实现源头分类投放、中端分类运输、末端分类处理的全流程闭合管理。
构建生态环境的智能监测
充分对接区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物联网平台的车载站、微观站以及道路积尘负荷报告数据,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实现基于视频分析的渣土车闯限行、工地未苫盖、道路遗撒等违规案件的自动识别、实时告警并推送至区网格平台。实现了环境污染事件从人工发现到实时自动感知,从多部门多头处置到“一网通办”的提升。
实现应急事件的快速管控调度
针对火灾专题、地质灾害、防汛专题、安全生产专题等综合防范类业务构建了各项安全监管专题,建立健全了完整的应急事件管理调度系统,形成了事件发现预警、协调处理及效果评估的于一体化管控体系,实现了完善的应急事件快速响应和有效应对机制。
构建业务流程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
通过建立重点任务管理系统、占掘路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实现了通州区城市管理委主要业务流程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为城市管理业务建立高效的协同办公环境。
未来通过规划建设,通州区城市管理委力争实现“一网、一脑、一平台”的数字孪生城市目标。在城市空间数据基础上,叠加互联网、物联网等多维度实时数据,全息描述城市运行状态,用算法高效驱动和管理城市运营,实现城市资源要素智能优化配置,为仿真推演、发展预测、决策分析等提供数据支撑。(总台央视记者 何畅 杨凯)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22日 17:59:03
- 2024年12月22日 16:48:36
- 2024年12月22日 15:53:01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