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我”在大湾区感受“速度与激情”
记者:杨程晨 朱族英
戊戌变法后的1900年,梁启超先生写下《少年中国说》,大声疾呼“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百年时光流转,他的出生地广东江门已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集结11座城市的大湾区内,无数奋斗的年轻身影正在这里挥洒热血与青春。
2021年五四青年节之际,大湾区青年们在做什么?有什么话想说?
图为位于广东江门的梁启超故居。王骏摄
“我”在深圳搞科创,人才多、氛围浓
来自香港的何耀威是舒糖讯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企业依托高科技,进行智能化生活用品的开发和生产。深圳连接香港、背靠珠三角,完备产业链条是他最看重的一点,“深圳这么多年已经积累了很多科技人才,创业气氛浓厚。这边供应链、产业链和技术资源都很丰富,可以最快把研究从实验变为商业化的产品。”
图为在深圳搞科技创业的港青何耀威。蒋启明 摄
库基科技创始人、香港创业青年余广滔对此深表认同,他说,大湾区城市群有很好的产业基础,科研成果也很丰硕,包括制造业的智能化、工业的系统化、生物技术等。大湾区软硬件产业发展扎实,生物技术发展势头也很好,对于库基科技这类企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我”在广州,圆梦正当时
叶伟伦2002年随父亲来到广州,10年后担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全盘负责公司管理。20年经营,他将家族企业所创立品牌推向世界,先后获得国际品牌的产品授权。他对记者说,下一步心愿是争取公司上市,让公司员工成为事业的合伙人;在参与建设大湾区的同时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国家发展出力,感到非常自豪。
“大家好,我们是‘港夫广妻’,同你‘讲东讲西’。”广州一间办公室里,来自香港的李剑禧和来自广州的孙嘉晞搭起直播设备。去年2月,李剑禧来“投奔”孙嘉晞并开始了创业。“一定要亲身到大湾区内地城市来创业,才知道这里有多好,祖国对港澳青年的支持力度有多大。”李剑禧说。
“我”的“双城”生活,出舒适圈求发展
张思远住澳门、在珠海横琴上班,每天通勤两地,路程仅需一个小时。大学毕业通过内地司法考试便来横琴实习,他说,这里给年轻人提供了非常好的创业条件和政策。“过去100年西方是大家向往的地方;但现在大湾区蓬勃发展,有巨大的潜力,年轻人比较适合来这里。”
图为正在珠海作实习律师的澳门青年张思远。王骏 摄
同样在横琴工作的还有黎俊鸿、龚浩赐等澳门设计师。黎俊鸿坦言,澳门地方小,大型工程开工的机会相对少,而内地则完全不同。横琴还在开发阶段,“年轻人在这能做的事情有很多”。龚浩赐则说,“我很幸运来到了横琴。对自身来讲,需要学习的技术和经验让我在职业规划上有了更高目标。”
图为在珠海横琴工作的澳门设计师龚浩赐。王骏摄
“我”在中山感受“湾区速度”
“创业4年,我们团队从12个人到现在120人,收入差不多翻了10倍,发展规模每年至少是2到3倍的增长。有一个韩国客户说‘你们是湾区速度’。”由香港青年科学家潘洪辉博士及其团队于2018年创办的中山康晟生物,已是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疗领域的明星企业。
图为青年科学家、中山港青潘洪辉与媒体记者交流。王骏摄
潘洪辉说,中山临近广州、深圳、港澳等大湾区核心城市,在帮助国际化企业开拓市场和吸纳国际资本、人才等方面具有优势。此外,生物医疗科技是中山的三大支柱之一,产业集聚效应也十分明显。“我们公司可以在亚洲提供这一关键的原材料,不单单只是对中国,对全球供应链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大湾区“种菜”“养鱼”
皮肤黝黑的“80后”港青黄惠铭2014年回国后,开始了解内地农产品的市场空间,与几位海归学子一起投入在东莞的“我的农场”项目。他所选择的地块原来是一片荒芜。“耕地需要更多的是情怀,有了情怀,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做出成绩。”如今,这里采用着现代化节水灌溉设备,使用自制的生物肥料,以及良好的生物管理技术。“新农业可以吸引更多的香港青年,来了解我们的国情发展,也可以有不一样的体验。”
图左为东莞港青黄惠铭与创业伙伴在“我的农场”果园。蒋启明 摄
“我们在这创业5年见证了大湾区里的很多奇迹,见证了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鱼菜共生创业团队由“90后”香港青年梁立锋、罗伟特、谭慧敏组建。创业5年来,团队将鱼菜共生技术与气雾栽培技术结合,填补了华南地区鱼菜共生基础应用数据的空白。梁立锋认为,江门是农业大市,农业设施条件、地理优势及产业链支持等均十分完善。这座湾区城市对农业创业项目的扶持政策很多,对港澳青年的创业尤其关注。
图为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鱼菜共生创业团队的“90后”香港青成员梁立锋(左)、谭慧敏。王骏摄
“我”在大湾区“吃螃蟹”,看见远景
香港青年唐震宇和梁鉴坤是广州暨南大学的博士同学。2019年研究生毕业后,2人决定于梁鉴坤祖籍地肇庆创办咨询服务企业。行业水平相对落后、聚集效应尚不明显,同时也意味着市场发展潜力有待创业者充分挖掘。
图为在肇庆创业的港青唐震宇。他表示,差异竞争是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优势,不怕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王骏 摄
“刚来到肇庆新区的时候,这里还都是池塘,现在已越来越有城市的建构了。”唐震宇说,尤其经数年建设,肇庆的交通便捷程度大幅提升,2019年高铁开通后肇庆到香港九龙仅需80分钟。“来到肇庆这样的城市创业,创业成本和生活成本会比在广州、深圳以及港澳来得低。咨询服务业在肇庆还处于刚起步阶段,我们选择这个行业创业是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港青李国铭和叶伟俊,2016年在佛山的商业街开设了一家创意餐吧。经营5年,餐厅现已成为广东知名网红店铺,11家分店遍布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等大湾区内地城市。“要抓准不同城市的特点才能在‘挑剔的’餐饮行业做出更精准的服务。”李国铭说,创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如今的发展还谈不上“成功”,只是在大湾区能看见“有较好的机会”。
图为在佛山开起“网红”餐吧的港青李国铭(右)、叶伟俊。王骏摄
34岁的港青姚志佳,因家族生意自2013年起频繁往返于香港、惠州。去年,新冠疫情导致通关不畅,他有了一年多时间深入观察这座变化中的城市。也在去年,他和朋友许柏鸿在惠州创业,吸引更多香港同龄人来这里寻找机遇。
“目前国外对中国的发展,还是有些误解,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的发展,消除他们的误解。目前大湾区的发展机会也非常好,我也希望通过我们的传播,吸引更多的港澳青年前来创业。”许柏鸿说。
在大湾区发展蓝图中,11座城市有着各自的优势、定位。同时,它们也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作为4大中心城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正在朝着更具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发展;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则形成了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
图为梁启超故居内的少年志愿者们正为游客诵读《少年中国说》。王骏摄
在江门的梁启超故居内,来自梁启超纪念中学的少年志愿者们为五一假期到访的如织游人介绍着百年历史与家风传承。而在大湾区,这里已是包括一众港澳年轻人在内的大湾区青年创业就业的热土。他们一如《少年中国说》所描绘的:“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 专题:大湾区大未来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02日 14:29:02
- 2024年12月02日 11:34:13
- 2024年12月02日 08:47:43
- 2024年12月01日 19:15:16
- 2024年12月01日 18:50:06
- 2024年12月01日 18:37:45
- 2024年12月01日 13:48:59
- 2024年12月01日 12:31:42
- 2024年12月01日 09:35:45
- 2024年12月01日 09: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