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的COP15时间

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的COP15时间

2021年10月15日 20:31 来源:雷竟技平台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野性中国”创始人奚志农:用影像保护自然来源:雷竟技平台

  (生物多样性大会)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的COP15时间

  中新社昆明10月15日电 (陈静)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愈加繁忙,辗转怒江、昆明、上海多地,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论坛、讲座。他在1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COP15,公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0月11日-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开幕当天,奚志农参与的“秘境生灵”野生动植物摄影展正式与昆明的公众见面。图为奚志农与他的作品。 <a target='_blank' href='//m.johnnytowncar.com/'>中新社</a>记者 李嘉娴 摄
10月11日-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开幕当天,奚志农参与的“秘境生灵”野生动植物摄影展正式与昆明的公众见面。图为奚志农与他的作品。 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奚志农出生于云南大理,19岁就开始了他的野外生涯。38年来,他拍摄了大量滇金丝猴、藏羚羊、雪豹等高原野生动物的影像,并在青海启动“牧民摄影师成长计划”,也曾为滇金丝猴、藏羚羊、绿孔雀等珍稀动物的保护四处奔走疾呼。

  2001年,奚志农凭借《滇金丝猴·幸存者》这幅照片成为自然摄影界的“奥斯卡”——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第一个获奖的中国摄影师;2002年,他跟踪、打磨10年的纪录片《神秘的滇金丝猴》获得“绿色奥斯卡”——英国布里斯托尔“自然银幕电影节”“TVE奖”,这也是中国野生动物纪录片首次获奖。同年,奚志农创立民间环保组织“野性中国”,旨在抢救性记录中国正在消逝的野生动物与栖息地,用影像方式传播和推广自然保护理念。

  “我的大半生都在从事野生动物摄影和保护工作,公众关注度这么高,是头一次。”奚志农说道。

  10月11日-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开幕当天,奚志农参与的“秘境生灵”野生动植物摄影展正式与昆明的公众见面。当晚,他与来自北欧的摄影师探讨了野生动植物摄影、保护的故事。13日,奚志农参加了一场野生动植物摄影分享活动。活动最后,他代表“野性中国”发布了为一棵72米高的高黎贡秃杉拍摄“等身照”的短片,目前该片的播放量已超过32.4万次。14日,原本要去海南参加论坛的他由于航班取消改道上海,为16日在上海举办的“用影像保护自然”讲座作准备。

  说起并不轻松的行程,奚志农用温和的语气说,“公众的关注度提高,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来说是件好事。近20年来,中国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有了很大改善。”奚志农笑着说道:“举个例子,我年轻的时候有个愿望,就是把云南的700多种鸟全部拍一遍,后来发现这是不可能的。”他解释说,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发展,中国发展出了几十万“拍鸟大军”,因为大家的关注,云南已知鸟类逐渐增加,现在已经有1000多种。此外,随着“公民科学家”对野生动植物的关注逐步深入,大家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

10月11日-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开幕当天,奚志农参与的“秘境生灵”野生动植物摄影展正式与昆明的公众见面。图为10月11日,奚志农和他的参展作品。 <a target='_blank' href='//m.johnnytowncar.com/'>中新社</a>记者 李嘉娴 摄
10月11日-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开幕当天,奚志农参与的“秘境生灵”野生动植物摄影展正式与昆明的公众见面。图为10月11日,奚志农和他的参展作品。 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如今,“野性中国”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不到10人的小团队,通过“濒危物种影像计划”“牧民摄影师成长计划”“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更多的公众成为志愿者,参与到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工作中来。截至目前,奚志农在大理苍山建立的自然中心,已经迎来了170多批逾800名志愿者,通过参与科普讲解和游客服务工作,将苍山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魅力,传递给无数游客。

  “我希望这股热潮能够持续下去,不要因为COP15大会的结束而消散。”奚志农说:“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野生动植物的保护,需要每个公众的参与。”(完)

【编辑:李骏】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雷竟技平台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雷电竞下载官网 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