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展美丽中国新画卷
舒展美丽中国新画卷(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北京冬奥会,3大赛区26个场馆全部实现100%使用绿电,成为首个“碳中和”冬奥会;
长江母亲河,江豚在水中欢跃,长江干流历史性地恢复全线Ⅱ类及以上水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这是生机勃发绿意盎然的中国,这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这是为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贡献智慧和方案的中国。
加强顶层设计,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层峦叠嶂,清风徐来,万顷碧波荡漾。云南省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在洱海边上,与洱海朝夕相见,却总感到看不够,“这几年洱海越来越清,越来越美了。”
为留住“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大理白族自治州2015年全面打响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推进环湖截污,建设生态廊道,水质持续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一大攻坚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力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保障建设美丽中国的蓝图变为现实。
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制定了数十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从总体目标、基本理念、主要原则、重点任务、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安排,确保生态文明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行。
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制定修订环境保护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全面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织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生态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建立实施……管根本,管长远,制度优势日益转化为治理效能,夯实了保护绿水青山、保障生态安全的基础。
强化刚性约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马鞍山市,察看长江水情水势,了解岸线整治和渔民退捕工作落实情况。薛家洼生态园地处长江岸边,曾面临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经过整治,成为百姓亲江亲水亲绿的生态岸线和城市生态客厅。总书记看了十分高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发展要设定前提,首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就是生态环境。”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如今薛家洼生态园景致越发优美。江天一色,水鸟翩跹,前来游玩的市民徐伟心旷神怡,“‘环境洼地’变成‘生态福地’,现在这里一年四季都有好风景。”
从万里长江到九曲黄河,从巍巍秦岭到壮阔祁连山,从南水北调工程到塞罕坝林场……习近平总书记长远擘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身体力行持续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化为全党全社会共同行动。
严守红线底线上线。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中国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严格保护,初步划定面积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25%。与此同时,推动划定和严守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形成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刚性约束。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确立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国土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全国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个,约占陆域国土面积18%,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大熊猫、朱鹮、亚洲象、海南长臂猿……珍稀物种数量显著增长。
攻坚突出环境问题。
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推进。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的发展中国家。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行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全面禁止进口“洋垃圾”……锚定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挺进。
坚持绿色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金溪河从村口淙淙东流,对岸的青山郁郁葱葱。“我们村一棵树没砍,靠卖碳票就挣了14万多元。”常口联村党委书记张林顺说。去年5月,三明市发放首批林业碳票,张林顺领到编号“0000001”的碳票,涉及村里3197亩生态公益林。如今的常口村山清水秀,林下种植黄精,水上生态旅游红火,去年人均收入达到2.9万元,村集体收入145万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前所未有,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看环境改善:绿水青山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
山西太原,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沿岸,近年来生态环境大变样。“汾河是一年一个样,每天在这里干活,环境好,心情好!”在河边忙碌着的保洁员张鹏程笑容满面。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去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升到87.5%,比2015年增长6.3个百分点;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升到84.9%,比2015年增长18.9个百分点。中国森林覆盖率达23.04%,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连续多年保持“双增长”,2000年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
看发展质量: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随处见绿,犹如景区。在河北钢铁集团石家庄钢铁公司新厂区,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钢渣等废弃物100%综合利用。去产能,调结构,转方式。河北钢铁产能由峰值3.2亿吨压减至2亿吨以内,如今全省钢铁行业绿色工厂数量居全国第一。
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同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与此同时,绿色经济加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全国煤炭消费比重已下降到56%左右,清洁能源比重上升至25.3%。
看世界贡献: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签署、生效、实施。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目标。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河北省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内蒙古自治区库布其沙漠治理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被授予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
生态兴则文明兴。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我们一定能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本报记者 刘 毅 寇江泽 李红梅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15日 06:47:53
- 2024年11月14日 20:51:00
- 2024年11月14日 20:28:00
- 2024年11月14日 20:06:35
- 2024年11月14日 19:44:34
- 2024年11月14日 19:36:49
- 2024年11月14日 14:52:35
- 2024年11月14日 11:06:07
- 2024年11月14日 10:47:06
- 2024年11月14日 07:4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