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溥曾
新年伊始,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走马上任的领导成员中,有个被遗忘了的人,他就是乔冠华。这位68岁的前任外交部长,现在是对外友好协会的顾问。虽然这轿子还不如外交部长显赫,但乔老爷是上轿了,而且据说是还比较称心如意。
乔冠华重新上轿后,立即渐渐繁忙起来。1月底,他出席了全国友好城市工作会议。2月初他又与王炳南会长一道接见了韩素音女士。据说,韩女士多次来华都问及乔冠华,但均未能会晤到,这次自然是如愿以偿。
乔冠华的续弦夫人章含之还是很爱交友,最近常邀亲朋友好到他们那所四合大院——原章士钊先生的寓所——聚会、饮酒和晚宴。乔老爷并不寂寞。
乔冠华曾于1977年和1978年两次身患重病,都由章含之陪同住院,辛苦陪侍达7个多月之久。重病期间,医师将全部病情如实告诉乔冠华,他很坦然,与医师配合甚好。在医师和夫人的精心治疗护理下,病情终于日渐好转。
“四人帮”时期,乔冠华在江青治下犯了严重错误。因此他的上轿曾引起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中央有政策,“文革”时期的“三种人”不能进领导班子。“三种人”是:文革时期的打砸抢分子、造反起家分子和严重派性不改分子。乔冠华是属于这类人,自然不能进领导班子。另有一种意见是,乔冠华在革命年代总算是还有成绩,而且颇有“才气”,“文革”时期虽有过错,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必苦苦揪住不放呢?最后中共还是采取了“仁至义尽”的政策,于是决定给乔老爷一乘轿子。
同意乔老爷上轿是一回事,上哪个轿又是一回事。据说起先曾安排他到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去工作,乔冠华认为自己多年不做这一行,最好还是做一些对外友好方面的比较熟门熟路的事情。他如愿了。因为目前刚刚上轿,故乔老爷暂时还不欢迎记者前往采访。
(1983年3月)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
经刘少奇定名,1952年10月1日,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是中新社的创办人和领导者。发起创建中新社的还有金仲华、胡愈之、洪丝丝等文化界、新闻界知名人士。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担任第一任社长。中新社的前身是1938年在周恩来的参与策划下,由进步文化人士范长江、胡愈之等发起成立的爱国进步新闻机构——国际新闻社。 中新社担负的职能主要是:对外新闻报道的国家级通讯社,世界华文媒体信息总汇,国际性通讯社。履行职能主要通过四种形式: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包括文字、图片通稿,专稿等;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网络、信息、视频、手机短信等;三是对海外华文报纸供版;四是社办报刊。
中新社现有员工2000余人,总社设在北京,拥有46个境内外分社。在北京、纽约、香港设立发稿中心。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网络、视频、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信息产品,客户和合作伙伴遍及世界各地。
中新社是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m.johnnytowncar.com于1995年在香港创建。1999年1月1日,中新社总社在北京开办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中新网秉承中新社的传统风格,追求“快速、平实、客观、理性、专业、雅致”,在众多的网络媒体中别具一格。中新网是中国重要的新闻网站,也是全球中文互联网原创新闻报道最重要的内容供应者。 中新社于2000年1月1日创刊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已是中国最知名的时政周刊之一,并以英、日、韩、意等4种外国语出版5种版本。周刊以其敏锐、深刻、犀利、独到的精神坐标在国内新闻周刊中独树一帜,其个性化标签“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已鲜明地印刻在读者心目之中。
中新社每两年主办一次“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规模最大的全球华文传媒领袖峰会,从2001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六届。2009年第五届论坛期间,在中新社倡议下成立了以“服务、互动、平等、共赢”为宗旨的“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目前联盟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304家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