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头的电讯通稿,是中新社对外报道的旗帜,是中新社的核心竞争力。
伴随着60年国运起伏和国际风云,中新社在长期探索中形成了准确、快速、平实、灵活等报道特色。这些特色被新闻界同仁称为“中新风格”。风格,实为精神之外延。古人云:“文以载道”。实际上,浸润在中新社文稿字里行间的,是这个新闻群体长期秉持、奉为圭臬,并受到海内外受众广泛认可的传播理念和传播精神。
中新社报道的风格曾被概括为五个字:
“实”,即用事实说话,以平实的态度说话,力戒官话、套话、上纲话和“应当懂得”之类的教训话;
“宽”,指报道领域的宽泛;
“短”,即短小精干,开门见山,力戒废话;
“快”,指报道及时,以“敢为天下先”的拼抢精神提高新闻的时效性;
“活”,即行文活泼,角度新颖,注重细节。
所有这些都是出于对读者与媒体客户的服务意识,这也是中新社的英文名之所以为“China News Service”,而未使用“News Agency”一词的意义所在。
60年来,特别是在1978年中新社复办以来的历次国内外重大报道中,中新社电讯通稿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重视选题、角度、细节和现场感,报道真实、客观、全面,充分发挥“民间”特色、解疑释惑,有效回应外界关切;重大政治报道如党代会和“两会”从未缺席,通过精心策划,开掘报道题材、丰富报道内容;通过组织采访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地方政要、高级别开放度小的部门、各个领域的专家,回答海外读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对外报道强调“官话民说,长话短说,硬话软说,空话不说”,努力杜绝“官话报道”、“空话报道”、“大话报道”,反对“官方化”、“内宣化”、“地方化”、“同质化”的话语表达方式,形成了平实、活泼、不拘一格的文风,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报道风格。
建国五十周年、港澳回归等重大时刻,经由中新风格的报道凝固了历史瞬间;经济报道更加贴近市场,聚焦新经济,拓展经济评论;科教文卫报道、体育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侨务侨乡报道、对台报道及国际新闻报道多点开花,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得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新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全球新闻业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传播方式和手段迎来革命性的变革。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挤压着中新社电讯通稿的传统客户群,对通稿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为中新社通稿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平台。十余年来,中新社审时度势,对中新社采编业务进行了数度改革,在全体中新社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通稿业务气象一新,“中新风格”得到传承和发扬,中新通稿海外影响力和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在中国对外传播中,特别是对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中新社努力做到了“入情入理”、“ 入耳入心”,赢得了全球五大洲数百家媒体客户和受众群体的信赖和赞誉。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
经刘少奇定名,1952年10月1日,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是中新社的创办人和领导者。发起创建中新社的还有金仲华、胡愈之、洪丝丝等文化界、新闻界知名人士。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担任第一任社长。中新社的前身是1938年在周恩来的参与策划下,由进步文化人士范长江、胡愈之等发起成立的爱国进步新闻机构——国际新闻社。 中新社担负的职能主要是:对外新闻报道的国家级通讯社,世界华文媒体信息总汇,国际性通讯社。履行职能主要通过四种形式: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包括文字、图片通稿,专稿等;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网络、信息、视频、手机短信等;三是对海外华文报纸供版;四是社办报刊。
中新社现有员工2000余人,总社设在北京,拥有46个境内外分社。在北京、纽约、香港设立发稿中心。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网络、视频、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信息产品,客户和合作伙伴遍及世界各地。
中新社是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m.johnnytowncar.com于1995年在香港创建。1999年1月1日,中新社总社在北京开办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中新网秉承中新社的传统风格,追求“快速、平实、客观、理性、专业、雅致”,在众多的网络媒体中别具一格。中新网是中国重要的新闻网站,也是全球中文互联网原创新闻报道最重要的内容供应者。 中新社于2000年1月1日创刊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已是中国最知名的时政周刊之一,并以英、日、韩、意等4种外国语出版5种版本。周刊以其敏锐、深刻、犀利、独到的精神坐标在国内新闻周刊中独树一帜,其个性化标签“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已鲜明地印刻在读者心目之中。
中新社每两年主办一次“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规模最大的全球华文传媒领袖峰会,从2001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六届。2009年第五届论坛期间,在中新社倡议下成立了以“服务、互动、平等、共赢”为宗旨的“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目前联盟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304家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