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报道带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孙永良

  汶川地震,震颤了大地,也荡涤着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排山倒海般的新闻报道,给我社今后的报道工作带来启示。

  启示一:对超常事件,要超常规对待。

  突发事件,是通讯社报道的重点;超常事件,更应是重点中的重点。此次汶川地震,我社报道成绩斐然,关键是作出了超常规的布置。包括:反应速度,力量调配、发稿安排、策划密度、资金使用,鼓励机制等。

  对待超常事件,必须坚持两点,一是领导层要解放思想,决策要果敢;二是各类人员业务要精通,能够迅速判断其新闻价值。

  2008北京奥运的报道,也是一次超常事件,我们也应有超常的思维对待它。

  启示二:对突发性事件,通讯社要坚持滚动报道不动摇。

  通讯社的本质是什么?货源提供者。突发性事件来临,客户对信息的需求陡然上升,通讯社用武之地大展。此次汶川地震,第一周,我们采用24小时滚动不间断报道,发稿量巨大,效果很好,道理很简单,就是基本遵从了通讯社的客观规律而已。

  平时,我们也有许多规模不等的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仍然要坚持滚动报道的原则,大规模大滚动,小规模小滚动,不要动摇。

  启示三:对内、对外报道趋与一致,我社要顺应之。

  对外报道报道什么?展现真实的中国。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对内对外报道基本没有区别,这对通讯社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题材的选择更广泛,体裁更多样。

  我们承认对内对外报道各有特点,但其本质相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新闻体制的改革,对内对外报道必将越来越模糊化,可以说,今后可能只有不同产品形式的区别,而没有题材、体裁、时效等元素的区分,我们的采编人员要认清形势,早做准备,不要自设障碍,自我束缚。

  启示四:客户多样化,促使我们产品要有变化。

  长期以来,我社最重要的客户是报社,我们现在的发稿体系无不打上这一烙印。但谁都知道,现在的强势媒体是电视、网站,广播在重新崛起,报纸的辉煌地位受到威胁。作为通讯社,我们的重心应该逐渐转移,平衡各种用户。特别是在发稿的时效和题材、体裁上要适应各种客户的需求。

  汶川大地震中,我社实行的24小时滚动报道,对报纸客户来说,必要性可能不是很大,但对电视(文字)、网站、广播来说,就至关重要了。电视、广播的整点播报,网站的快讯滚动,都特别需要通讯社大级别数量的新闻,如果我们仍坚守报纸是唯一客户,我们每天发二、三十条综合新闻足矣。

  联系到平时,广播、电视、网站对新闻的需求在题材、体裁、数量、时效等方面都有不同的需求,要想满足他们的需求,必须改革目前发稿量、时效、题材、体裁等一系列工作。

  启示五:更加重视中新网的作用。

  汶川地震,各种媒体齐上阵,抖出浑身解数,各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静想一下,你的第一资讯从哪里获得?许多人的答案可能是:网站。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这就是现实。网站的特性,决定了它必将成为可与电视相较量的最强势媒体,这一趋势将日益显现。此次汶川地震报道,我社的各种产品,在中新网上得以体现,起到前所未有的影响。

  作为一家通讯社麾下的网站,中新网目前具备了两个特性:一家独立的新闻网站;一家具有相当公信力的通讯社性质的网站。它既有自己的忠实读者群,又有强大的散发、辐射、覆盖能力。就我国的新闻网站而言,中新网完全有能力、有可能成为第一流的新闻网站,因为它背后有强大的采访力量做后盾,这是众多网站所不可比拟的。

  解放思想,究竟要解放什么?解放的就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胆识和能力。假如有一天,我社从总社到各分社能有一半的采访力量支持中新网,那对中新网,中新社的发展将会有巨大的裨益。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

  经刘少奇定名,1952年10月1日,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是中新社的创办人和领导者。发起创建中新社的还有金仲华、胡愈之、洪丝丝等文化界、新闻界知名人士。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担任第一任社长。中新社的前身是1938年在周恩来的参与策划下,由进步文化人士范长江、胡愈之等发起成立的爱国进步新闻机构——国际新闻社。 中新社担负的职能主要是:对外新闻报道的国家级通讯社,世界华文媒体信息总汇,国际性通讯社。履行职能主要通过四种形式: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包括文字、图片通稿,专稿等;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网络、信息、视频、手机短信等;三是对海外华文报纸供版;四是社办报刊。

  中新社现有员工2000余人,总社设在北京,拥有46个境内外分社。在北京、纽约、香港设立发稿中心。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网络、视频、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信息产品,客户和合作伙伴遍及世界各地。

  中新社是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m.johnnytowncar.com于1995年在香港创建。1999年1月1日,中新社总社在北京开办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中新网秉承中新社的传统风格,追求“快速、平实、客观、理性、专业、雅致”,在众多的网络媒体中别具一格。中新网是中国重要的新闻网站,也是全球中文互联网原创新闻报道最重要的内容供应者。 中新社于2000年1月1日创刊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已是中国最知名的时政周刊之一,并以英、日、韩、意等4种外国语出版5种版本。周刊以其敏锐、深刻、犀利、独到的精神坐标在国内新闻周刊中独树一帜,其个性化标签“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已鲜明地印刻在读者心目之中。

  中新社每两年主办一次“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规模最大的全球华文传媒领袖峰会,从2001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六届。2009年第五届论坛期间,在中新社倡议下成立了以“服务、互动、平等、共赢”为宗旨的“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目前联盟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304家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总机:86-10-8782668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