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厦门1986年6月4日电(记者/陶光雄)“实在是太忙了!”厦门对外经济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斌生在电话中取消了记者采访的预约。
厦门对外经济律师事务所是厦门市唯一接受涉外业务的律师事务所。全市三资企业近200家,而他们仅11名专职人员。今年第一季度,他们已接受各种业务400多项,接待来访者500多人。该所四名专职律师,担任了19家公司的法律顾问,并要关照这些大公司属下的近百个子公司,此外,还有十多家公司要求他们应聘。对此,他们只能爱莫能助。
人手不够是厦门市五家律师事务所的共同困难,该市目前有90多名律师工作者,其中,正式律师仅有24名,这对于发展迅速的厦门经济特区来说未免太少。
去年,厦门大学的20多位教师不忍顾主走投无门成立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但他们是兼职的,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接受刑事案件的有关业务。
虽然厦门的律师队伍近年发展比较迅速(1980年全市仅有十多名律师工作者),但目前伍仍处于青黄不接时期,只有少量50年代毕业的律师,其余大部分是亟待提高的年轻律师工作者,这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法律界人士认为,造成厦门律师“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经济案件和纠纷增多,二是人们逐渐认识了律师的作用。
认为律师的工作是官官相护的人越来越少。大量的事例也说明了顾主从律师那儿获益匪浅。去年,律师在为240件刑事案件辩护中,46%的辩护意见被采纳。闽南贸易大厦获得律师的援助,顺利地从日方索取到8万美元的赔偿,并使他们接受全部退货退款的要求。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
经刘少奇定名,1952年10月1日,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是中新社的创办人和领导者。发起创建中新社的还有金仲华、胡愈之、洪丝丝等文化界、新闻界知名人士。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担任第一任社长。中新社的前身是1938年在周恩来的参与策划下,由进步文化人士范长江、胡愈之等发起成立的爱国进步新闻机构——国际新闻社。 中新社担负的职能主要是:对外新闻报道的国家级通讯社,世界华文媒体信息总汇,国际性通讯社。履行职能主要通过四种形式: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包括文字、图片通稿,专稿等;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网络、信息、视频、手机短信等;三是对海外华文报纸供版;四是社办报刊。
中新社现有员工2000余人,总社设在北京,拥有46个境内外分社。在北京、纽约、香港设立发稿中心。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网络、视频、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信息产品,客户和合作伙伴遍及世界各地。
中新社是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m.johnnytowncar.com于1995年在香港创建。1999年1月1日,中新社总社在北京开办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中新网秉承中新社的传统风格,追求“快速、平实、客观、理性、专业、雅致”,在众多的网络媒体中别具一格。中新网是中国重要的新闻网站,也是全球中文互联网原创新闻报道最重要的内容供应者。 中新社于2000年1月1日创刊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已是中国最知名的时政周刊之一,并以英、日、韩、意等4种外国语出版5种版本。周刊以其敏锐、深刻、犀利、独到的精神坐标在国内新闻周刊中独树一帜,其个性化标签“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已鲜明地印刻在读者心目之中。
中新社每两年主办一次“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规模最大的全球华文传媒领袖峰会,从2001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六届。2009年第五届论坛期间,在中新社倡议下成立了以“服务、互动、平等、共赢”为宗旨的“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目前联盟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304家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