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 许晓青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大幕落下之际,“主人公”中国,站在舞台中央。这一刻,她想表达对世界的感激。7年前,承蒙世界的信任,奥运会选择了中国北京。7年后,来自爱琴海畔的奥运圣火首次在东方文明古国点燃。7年的准备,17天的盛会,现代中国以古老文化中的精华之一——谦逊,面对世界。
谢幕一刻,中国感谢数十位“洋帅”。
他们为此次奥运会上中国军团的“奖牌神话”挥洒汗水。法国“神剑之师”鲍埃尔,帮助中国剑手在时隔24年之后重尝奥运金牌滋味;加拿大教头马克默默无闻,将孟关良、杨文军送上蝉联奥运皮划艇冠军的领奖台。
无论摘取亦或未得奖牌,中国人将铭记他们:金昶伯、丹尼斯、井村雅代、莫雷隆、尤纳斯、马赫、姜在源、伊戈尔……
谢幕一刻,中国感谢甘当幕后英雄的无数“外援”。
因为奥运会,北京拥有了全球最前卫的标志性建筑,“鸟巢”和“水立方”都是中西合璧的结晶。“鸟巢”最初的“筑巢人”包括瑞士人雅克•赫尔佐格、皮埃尔•德梅隆;“水立方”蕴含着来自“海洋之国”澳大利亚的睿智;上千公顷的奥林匹克公园,则获益于美国设计团队的灵感。
率先建议上百万北京奥运志愿者“微笑,再微笑”的,是悉尼奥运会的“老前辈”。辅导中国厨师烧出奥运佳肴的是两位美国大厨。不胜枚举的国际奥委会观察员、外国专家组成员,以及来自9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外籍志愿者,为奥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谢幕一刻,中国感谢曾用严词苛责批评北京奥运会的外国媒体。
舆论是北京奥运会“最好的老师”。北京的空气质量、中国人的英语会话能力、人文修养,甚至于公厕的数量、民众随地吐痰的恶习,都曾备受质疑。尽管一些言语听来并不悦耳,但中国以不断开放的姿态,试图改变。如今,或有点滴的进步,也受惠于种种尖锐的批评。
谢幕一刻,中国感谢罗格与萨翁。
两位在奥运领域“最德高望重的人”,7年来,不离不弃,支持着北京。罗格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多次向世界阐释“北京为改善环境质量所付出的艰辛”,他直白地游说外国运动员,尽快放弃 “带口罩进京”的离奇想法。
萨马兰奇在北京的出现,是对北京奥运会的最大支持。他与罗格携手,不遗余力为北京奥运会剔除“不必要的政治争议”。
谢幕一刻,中国感谢菲尔普斯与博尔特。
奇迹不断发生,共有38项世界纪录被打破。菲尔普斯、博尔特所缔造的“金牌神话”,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下附篆了一枚“中国印”。百年前,顾拜旦所描述的充满“美丽、勇气、乐趣”的奥运会,在北京上演。
谢幕一刻,中国感谢整个奥运大家庭。
北京奥运会,共有80多位首脑人物亮相,创造了奥运史上最大规模的“峰会”。从布什父子着休闲装亮相,到马绍尔群岛首次步入奥运赛场,再到伊拉克运动员几经波折最终如愿参赛,北京奥运会既是政要巨头的“秀场”,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神圣践行地。
谢幕一刻,中国感谢世界。
这个古老的国度,经历了一场罕见的文明洗礼。奥运会留给中国人的不仅仅是17天的回忆,而可能是一种更趋冷静的自省能力。
奥运会是一面镜子,照出世界,也照出中国自己。奥林匹克的精神遗产将永留中国人的心田,影响中国、也影响世界的未来。
“东学西渐”抑或是“西学东渐”,千余年来中国与西方、中国与世界,在一种矛盾迂回的关系中徘徊。历史的起伏有时充满了冲突、指责、愤懑和悲情。
北京奥运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文化交融”,正在发展的中国,虽不完美,但已经学会张开双臂面向世界——向世界学习,并由衷感谢世界。
这不会是“欧洲中心论”的重复。今天,中国人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心态更平和,胸襟更开放。她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她拥抱世界,感谢世界。
(中新社北京2008年8月24日电)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
经刘少奇定名,1952年10月1日,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是中新社的创办人和领导者。发起创建中新社的还有金仲华、胡愈之、洪丝丝等文化界、新闻界知名人士。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担任第一任社长。中新社的前身是1938年在周恩来的参与策划下,由进步文化人士范长江、胡愈之等发起成立的爱国进步新闻机构——国际新闻社。 中新社担负的职能主要是:对外新闻报道的国家级通讯社,世界华文媒体信息总汇,国际性通讯社。履行职能主要通过四种形式: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包括文字、图片通稿,专稿等;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网络、信息、视频、手机短信等;三是对海外华文报纸供版;四是社办报刊。
中新社现有员工2000余人,总社设在北京,拥有46个境内外分社。在北京、纽约、香港设立发稿中心。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网络、视频、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信息产品,客户和合作伙伴遍及世界各地。
中新社是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m.johnnytowncar.com于1995年在香港创建。1999年1月1日,中新社总社在北京开办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中新网秉承中新社的传统风格,追求“快速、平实、客观、理性、专业、雅致”,在众多的网络媒体中别具一格。中新网是中国重要的新闻网站,也是全球中文互联网原创新闻报道最重要的内容供应者。 中新社于2000年1月1日创刊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已是中国最知名的时政周刊之一,并以英、日、韩、意等4种外国语出版5种版本。周刊以其敏锐、深刻、犀利、独到的精神坐标在国内新闻周刊中独树一帜,其个性化标签“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已鲜明地印刻在读者心目之中。
中新社每两年主办一次“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规模最大的全球华文传媒领袖峰会,从2001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六届。2009年第五届论坛期间,在中新社倡议下成立了以“服务、互动、平等、共赢”为宗旨的“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目前联盟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304家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