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毕竟进步了!

  ——写在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之际

  中新社记者 秦朗

  记得几个月前,一家中央大报刊登了一则举办学习毛泽东思想知识竞赛的广告。参赛者需交工本费、参赛费5元。主办者许诺,优胜者可以得到高达人民币1万元的奖金。

  对伟人及其思想的旧式尊崇和对物质财富的新式追求,二者相安无事地结合在一起,这或许代表了当前“毛泽东热”的一个特点。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也是他离开我们的第17个年头。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对毛泽东作出冷静、客观、公正的评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毛泽东当之无愧地属于那些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时代的杰出人物行列。这位农民的儿子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政治集团——中国共产党。依靠这个党和党领导下的军队,他完成了除台湾以外中国的统一,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一生不遗余力地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他以哲人的思辨、军事家的韬略、诗人的才华独步我们的时代;影响之大,以至于17年后,一些人还没能走出他的影子。

  作为对我们时代影响巨大的历史人物,毛泽东还做了其他一些事情。他在50年代中期完成了对中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以统一的经济基础为后盾,从思想文化界开始,完成了舆论的“一律”;进一步,在50年代后期确立了自己在中共党内和国家生活中的绝对权威;然后,就是那场历时10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大浩劫。1976年,毛泽东离开我们的时候,并没有给中国留下一个可以长治久安、稳定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他在《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里提出的、作为口号写在30年代红军连队列宁室里的、无数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慷慨赴死以求的——民主、自由、繁荣的中国,离我们仍很遥远。

  17年过去,昨天的“毛泽东热”恍若隔世,今天的“毛泽东热”又似曾相识,令人平添几许感叹。

  中国毕竟还是中国。17年后的今天,还有人以对毛泽东的言论、语录所知多少来争勇斗狠,计一日之短长。早知有这一天,“文革”中的讲用大师们当不会轻易荒废掉自己的“本事”。

  中国毕竟进步了!十几年前,谁会想到有一天,比赛学习毛泽东思想,还要悬以奖金。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如果不能捉到老鼠,再好的猫又有什么用?

  中国毕竟还是中国。一些人以为尊敬伟人的最好办法是将他奉为偶像,塑以金漆彩画,顶礼膜拜。17年后,还有人热衷于为伟人“再塑金身”。我们又听到了个人崇拜极盛时的颂歌;看到“伟人”重现在人们身边。演员们饰演的“伟人”如此这般比划言语一番,便使得军人敬礼、平民雀跃。目睹如此情景,真不知是戏剧变成了生活,还是生活变成了戏剧。为了纪念华盛顿,美国人遵照他的遗嘱,用他在波托马克公司的股权收益建造了一所大学。而我们当中,却有人在毛泽东百年诞辰之际制作了直径上百毫米的金质镶钻石像章。

  中国毕竟进步了!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实业家、商人使得“毛泽东热”弥漫着浓重的商业气息。对于他们,毛泽东的百年诞辰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汇集毛泽东颂歌的《红太阳》磁带销售火爆;印有毛泽东头像、手迹的恤衫使商贩们腰包充盈;好几家表厂相继推出纪念手表。就连那枚直径上百毫米的金质镶钻石像章,按制作者本意,也是要拍卖赚钱的。有人估计,毛泽东百年诞辰给中国影视、出版、制造业、商业带来的数亿人民币计算的销售额。

  中国毕竟还是中国。时至今日,仍有人苦心孤诣地在毛泽东著作里寻章索句,为中国现在和将来具体的某一步寻找理论依据,甚至在一些毛泽东本人在理论、实践上并无大建树的方面。这种形而上学更配以现代科技的利器。新近问世的一套电脑研究系统,据称可对毛泽东著作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快速检索,查询者可以任意寻找自己所需的词汇和语句。用研究唐诗的“佩文韵府”式的方法研究重在思想、内涵的毛泽东著作,不知是可喜还是可悲。

  中国毕竟还是进步了!17年来,中国人民回顾、检讨了自己走过的路程。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早就明确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主要历史教训,一是没有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二是没有切实建设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必将为中国带来“仿佛用法术呼唤出来”的机遇和财富。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努力把握自己的命运,最终把驱动历史车轮前进的缆绳从伟人手中拿过来,挽在自己的肩上。

  (中新社北京1993年12月26日电)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

  经刘少奇定名,1952年10月1日,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是中新社的创办人和领导者。发起创建中新社的还有金仲华、胡愈之、洪丝丝等文化界、新闻界知名人士。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担任第一任社长。中新社的前身是1938年在周恩来的参与策划下,由进步文化人士范长江、胡愈之等发起成立的爱国进步新闻机构——国际新闻社。 中新社担负的职能主要是:对外新闻报道的国家级通讯社,世界华文媒体信息总汇,国际性通讯社。履行职能主要通过四种形式: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包括文字、图片通稿,专稿等;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网络、信息、视频、手机短信等;三是对海外华文报纸供版;四是社办报刊。

  中新社现有员工2000余人,总社设在北京,拥有46个境内外分社。在北京、纽约、香港设立发稿中心。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网络、视频、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信息产品,客户和合作伙伴遍及世界各地。

  中新社是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m.johnnytowncar.com于1995年在香港创建。1999年1月1日,中新社总社在北京开办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中新网秉承中新社的传统风格,追求“快速、平实、客观、理性、专业、雅致”,在众多的网络媒体中别具一格。中新网是中国重要的新闻网站,也是全球中文互联网原创新闻报道最重要的内容供应者。 中新社于2000年1月1日创刊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已是中国最知名的时政周刊之一,并以英、日、韩、意等4种外国语出版5种版本。周刊以其敏锐、深刻、犀利、独到的精神坐标在国内新闻周刊中独树一帜,其个性化标签“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已鲜明地印刻在读者心目之中。

  中新社每两年主办一次“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规模最大的全球华文传媒领袖峰会,从2001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六届。2009年第五届论坛期间,在中新社倡议下成立了以“服务、互动、平等、共赢”为宗旨的“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目前联盟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304家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总机:86-10-8782668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