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萧秧

  中新社记者 肖龙联 刘小青

  10月9日凌晨5时30分,70岁的萧秧平静地告别人生。

  志在高远的萧秧刚过古稀之年,就离开了他眷恋的土地,带去了难以忍受的疼痛,带去了富有感染力的笑声,带去了嘻笑怒骂皆文章的智慧,也带去了一种别样的风格和魅力……他壮志未酬,令人惋惜。

  8月26日,华西医科大学为与病魔抗争3年的萧秧又一次下达病危通知。此后40天里,他忍受了肺癌细胞向全身转移的极度痛苦。临终前,他留下遗言:丧事一切从简,家里不设灵堂,以免影响别人办公,骨灰就放在家里。

  “立党为公、无私奉献、笑对人生、一往无前”,这幅由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送的挽联聚焦了萧秧的一生。

  萧秧本不姓萧,年轻时因闹学潮被四处追捕,于是改名换姓,这个“革命名字”伴随他至今,以至于许多人都不知道他本名为“陈睁”。

  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电机系,并到前东德留学两年的萧秧或许更应成为一名专家学者,但他却作为军代表接管北京玻璃总厂,担任厂长。在北京玻璃总厂的几年中,萧秧与工厂技术人员在生产一线忘我地工作,解决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尽管充满了艰辛,并因此留下了肺部的病患,但萧秧总是十分怀念那一段时光。

  “做官一任,牧守一方”。萧秧在重庆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试点城市任职期间,抓开放、促发展,为重庆区域调整作出了贡献。出任四川省省长期间,萧秧狠抓重点项目,深入藏区广交各民族朋友,与泰华知名人士陈世贤等前往偏僻川北山区捐资助学。在担任最后一个职务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时,他已重病在身,仍心系库区,情牵移民。住院期间,他多次派人到库区调研,针对移民工作的最实际问题,向朱镕基写专题报告。病危期间他让秘书给他读报,了解洪灾情况,并从薪金中拿钱为灾区民众捐资。

  萧秧在北京和成都住院期间,温家宝代表江泽民总书记前往医院看望;李鹏和夫人、朱镕基和夫人、乔石、田纪云、曾庆红等领导人,中共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省长宋宝瑞等,先后前往医院看望他。

  萧秧非中共顶级高官,最高职务是四川省省长和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但他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的话题和别样的风采。

  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大型历史题材的电影《重庆谈判》时,萧秧大力支持。在张治中欢送毛泽东的一场戏,萧秧应邀参演,当了一回群众配角—一位民主人士。以高官之尊客串一个没有台词、没有特写镜头的群众演员,在镜头一晃而过之间,萧秧这种耐人回味的风采却令人回味无穷。

  就在萧秧逝世后,10月13日晚中央电视台恰恰播放这部影片。一位朋友看过该片后,来电对记者说,萧秧的人格魅力不同凡响。

  农历七月十一是萧秧的生日。今年一些朋友聚会成都银河王朝大酒店,有的还从重庆赶来,提议为他庆祝70岁生日。此时萧秧已病危、身体极度虚弱,自知时日不多,但朋友盛情难却,他抱病来到银河,在亲友的浓浓情谊中度过了最后一个生日。席间他执意站立抱拳向朋友致谢后,喝了一小杯葡萄酒,说到:“本人几十年来为党为人民辛勤工作,内心无愧。有这么多朋友,这么多知心朋友的关爱,足矣;家庭和睦,儿女孝顺,足矣。”

  他与朋友们心里都明白,此刻聚会将是诀别。当他用沙哑的声音演唱一曲《把根留住》时,掌声热烈,许多人咬着嘴唇,强忍着眼泪和悲痛,听完他人生最后这首歌。

  别样的萧秧,别样的人生,斯人去矣,风范长存!

  (中新社成都1998年10月15日电)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

  经刘少奇定名,1952年10月1日,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是中新社的创办人和领导者。发起创建中新社的还有金仲华、胡愈之、洪丝丝等文化界、新闻界知名人士。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担任第一任社长。中新社的前身是1938年在周恩来的参与策划下,由进步文化人士范长江、胡愈之等发起成立的爱国进步新闻机构——国际新闻社。 中新社担负的职能主要是:对外新闻报道的国家级通讯社,世界华文媒体信息总汇,国际性通讯社。履行职能主要通过四种形式: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包括文字、图片通稿,专稿等;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网络、信息、视频、手机短信等;三是对海外华文报纸供版;四是社办报刊。

  中新社现有员工2000余人,总社设在北京,拥有46个境内外分社。在北京、纽约、香港设立发稿中心。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网络、视频、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信息产品,客户和合作伙伴遍及世界各地。

  中新社是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m.johnnytowncar.com于1995年在香港创建。1999年1月1日,中新社总社在北京开办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中新网秉承中新社的传统风格,追求“快速、平实、客观、理性、专业、雅致”,在众多的网络媒体中别具一格。中新网是中国重要的新闻网站,也是全球中文互联网原创新闻报道最重要的内容供应者。 中新社于2000年1月1日创刊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已是中国最知名的时政周刊之一,并以英、日、韩、意等4种外国语出版5种版本。周刊以其敏锐、深刻、犀利、独到的精神坐标在国内新闻周刊中独树一帜,其个性化标签“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已鲜明地印刻在读者心目之中。

  中新社每两年主办一次“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规模最大的全球华文传媒领袖峰会,从2001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六届。2009年第五届论坛期间,在中新社倡议下成立了以“服务、互动、平等、共赢”为宗旨的“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目前联盟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304家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总机:86-10-8782668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