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千古情

  中新社记者 林华

  3月4日上午,一颗闪烁了六十多个春秋的文星陨落了!她留给后人是200万字的著作和一颗赤诚的心。

  依然是乍暖还寒的早晨,我再次步入丁玲生前的客厅。室内陈设依旧,所不同的是主人离去,她那幅慈祥的晚年彩色照片披上一缕黑纱。吊唁者络绎而来,人们默默地站在遗像下,握着丁玲丈夫陈明的手,道一声:珍重,节哀!

  还不到70岁的陈明,容颜憔悴,显得比前瘦削。自从丁玲去年11月病重住院治疗以来,他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几十年的甘苦相依荣辱与共,一朝永诀,怎能不使他肝肠寸断呢?

  去年5月,陈明和丁玲,还有诗人牛汉等应邀访问澳大利亚,记者坐在这个客厅里,倾听他们行前的叙谈。丁玲很有兴趣地向曾随胡耀邦总书记访问过澳大利亚的记者打听澳洲的气候、风情以及华侨团体、文化界现状等等。在一旁作笔记的陈明告诉记者,老丁想趁步履不艰之时,多作国内外之旅。近几年,她访问过美国、法国,国内去过的地方就更多了。丁玲说,她打算访澳归来之后去桑干河畔的农村住一个时期,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续篇《在严寒的日子里》。

  然而,事与愿违。丁玲出访回国之后,原来的糖尿病没有治好,肾功能又日见其衰,医生劝她住院治疗。桑干河不能去了,但文思、文事对于一个老作家是欲罢不能的。她为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活动看了几部长篇小说,有时眼力不济,就由身边的人念给她听。病中她惦记两部长篇回忆录尚未完稿,一部是写国民党时代铁窗内幕的《魍魉地狱》;另一部是回忆北大荒生活的《风雪人间》。丁玲还遗下两篇未完的文稿,一篇是为《冯乃超选集》写的序言,另一篇是悼念诗人田间的文章。她听说冯学峰的学术研讨会不久要召开,告诉秘书说,她要写一个发言稿。

  在多蹇的人生归程中,丁玲深感沉疴难愈,在世的时日已不多。自从最后一次住进医院之后,她浑身发痛,五脏六腑的功能危机四伏,肾衰,肺、肝病变,心力不支,呼吁困难。她强支病体对陈明说:“死也是这么痛苦呵!实在不行时,不用抢救,给我服安眠药,让我静静地离去……”

  春节期间丁玲生命垂危,被送进急救室。这时,她已处于昏迷状态。邓颖超、习仲勋、胡启立、李鹏等领导人得知情况,指示医院全力抢救,丁玲出生地湖南临澧县和她生活过的河北蔚县、黑龙江北大荒的乡亲,以及她担任名誉教授的厦门大学先后派人前来看望。丁玲女儿蒋祖慰作为中央芭蕾舞团访美的艺术指导泣不成声地告别母亲,登上飞往美国的班机,她多么希望回来时母女还能再见一面啊!

  丁玲走了!她悄然离开了哺育她的土地和她共忧患的人民。生前,她对中国文坛上的后来者,充满殷切希望。她主办的《中国》文学双月刊就是主张让更多的无名新秀登上文坛。这个民办刊物,得到了政府和各界的支持,不少知名与不知名的作者奉献他们的力作。副主编牛汉对记者说:《中国》从今天起改为月刊,编辑同仁将努力办好这个刊物,告慰丁玲。

  从早到晚,吊唁者络绎而至。

  几十封唁电如雪片飞来,有不少来自海外。

  遗爱人间,千古余情。我凝望着黑纱下的丁玲遗像,深情地默祝她冥福、永恒……

  (中新社北京1986年3月8日电)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

  经刘少奇定名,1952年10月1日,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是中新社的创办人和领导者。发起创建中新社的还有金仲华、胡愈之、洪丝丝等文化界、新闻界知名人士。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担任第一任社长。中新社的前身是1938年在周恩来的参与策划下,由进步文化人士范长江、胡愈之等发起成立的爱国进步新闻机构——国际新闻社。 中新社担负的职能主要是:对外新闻报道的国家级通讯社,世界华文媒体信息总汇,国际性通讯社。履行职能主要通过四种形式: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包括文字、图片通稿,专稿等;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网络、信息、视频、手机短信等;三是对海外华文报纸供版;四是社办报刊。

  中新社现有员工2000余人,总社设在北京,拥有46个境内外分社。在北京、纽约、香港设立发稿中心。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网络、视频、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信息产品,客户和合作伙伴遍及世界各地。

  中新社是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m.johnnytowncar.com于1995年在香港创建。1999年1月1日,中新社总社在北京开办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中新网秉承中新社的传统风格,追求“快速、平实、客观、理性、专业、雅致”,在众多的网络媒体中别具一格。中新网是中国重要的新闻网站,也是全球中文互联网原创新闻报道最重要的内容供应者。 中新社于2000年1月1日创刊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已是中国最知名的时政周刊之一,并以英、日、韩、意等4种外国语出版5种版本。周刊以其敏锐、深刻、犀利、独到的精神坐标在国内新闻周刊中独树一帜,其个性化标签“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已鲜明地印刻在读者心目之中。

  中新社每两年主办一次“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规模最大的全球华文传媒领袖峰会,从2001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六届。2009年第五届论坛期间,在中新社倡议下成立了以“服务、互动、平等、共赢”为宗旨的“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目前联盟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304家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总机:86-10-8782668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