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大批公务员在工作之余进行文学创作,发表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原陕西省副省长张伟发表了长篇小说《五福》及多篇散文,还有官员发表的散文获得了全国首届冰心散文奖等等。文学教授表示,他们的作品语言朴素,多是真性情的流露,大部分排除了“靠写作成名”的功利思想。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乐生近日接受采访时介绍说:“在陕西,官员写作非常普遍,从基层到厅局,从乡镇到省委,可以说已成规模了。”(2月18日《人民日报》)
工作闲暇沉湎寂寞、著书立说、饱读诗书、神采飞扬。因为不是“功利写作”,这种写作外延更属于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智慧提升和情趣修炼,将自我思想、精炼思考和公务工作达成和谐愉悦的人文对接,裨益多多。这对于官员形成行政作风的厚德载物、工作作风的亲民爱民,以及从心底唤起对群众的同情心和精神体恤,概率更大、更多,更有利于实施仁政、实施民本思维。神采飞扬的大诗人白居易、郑板桥等之所以具有良好的政绩口碑和作为,与他们温文尔雅的人文风骨不无关系。“书香性格”为经国济世的社会理想、工作踏实做了精神铺垫。所以,有官员认为:“现在我的工作很忙,读书能帮助我休息,对我思考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启发也多。”笔者一直认为:领导者还是具备一点人文素养好。虽然这种人文素质未必能从根本上抵制腐败,却能激励出更多的向上、向善动力。
公务员的生活本来就非常单调,写作更可以感染他们树立热爱生活的昂扬情趣。发表了大量记述、赞美西安历史文化散文作品的西安市地税未央分局副局长王潇然认为:“长期以来,行政机关的工作方式较为机械、沉闷,生活也变得单调、枯燥,人的意志和才情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被消磨,而文学写作就像从事体育活动和其他的艺术创作一样,激发了我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写作带来了无意求之的精神幸福,求之不得呢?
官员如果不热衷写书,这种“爱好空白”很可能会被“烟味”、“酒味”和“麻将”取代,时下,庸俗人际关系流行不衰,不少干部的学习情趣受到了忽略,思考能力退化,“不爱读书爱烟酒”,酒量成为提拔干部的一个能力和标准,好读书反而成了“弱项”。调查显示,“党政干部每周的读书时间一般都不到10小时”。更有甚者,还有干部“不信马列信大师,不信组织信巫婆,”对民生疾苦不以为然,而对麻将声声、酒场应酬、求神弄鬼兴趣十足。
官员文化发展出现“酒精症”,社会发展就容易呈现 “精神生产力泡沫”,行政思考能力下降,精神气质的粗糙化:工作方法简单化,不修边幅、大大咧咧、骄气霸气、面孔生硬、无知无畏,如有些领导者动辄对群众的恶语相加,出言不逊;有些官员在腐败面前的振振有词,倡导“腐败有道理论”,连最起码的慎独精神和羞耻感都丧失了,怎不令人齿冷心寒?让这样的领导干部引领社会学习风气、精神风向,那是非常令人担心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认识官员写作,这总是一种人文素质的练达,是一种精神家园的茂盛,好!
写到这里,想到了温家宝总理的“书香性格”,在多次记者招待会上,关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佳句总是脱口而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网友和群众热评“他是一位亲民总理”与此不无关系!
期待官员写作造就更多“书香干部”,在书香琴韵中具有温文尔雅的行政作派,在政策法规中具有严格自律的知识秉性,在真善美熏陶中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在和谐思维中注重官民互动决策机制,在直言不讳中为群众带来“真话福音”,在“书生气息”中为社会带来人文情怀,促进社会和谐程度的提升。(耿银平)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