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9日电 香港《镜报》2008年三月号发表文章说,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共决定启动新一轮思想解放,进一步推动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科学发展,着重解决“中国发展起来怎么办”的问题。
文章摘录如下:
怎样使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揭示的新的思想解放在今年“两会”形成共识,是中共高层格外关注的。十七大后,中共高层期待党内外能出现一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思想解放的、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的崭新局面。但是两个多月过去,这种局面尚未形成和展开。
北京政界人士认为,胡锦涛在中纪委二次会议上强调政治纪律问题,反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有阻力,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这位人士指出,近期在曾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深圳以及上海,当地新任领导人都在大力呼唤解放思想,力求为深化改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开出新路;参与中共十七大报告起草的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在中国改革史上颇有影响的“皇甫平”三人组成员之一施芝鸿,一月五日也在上海《解放日报》发表《党的十七大与新起点上的思想解放─论十七大报告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继续解放思想》的长文,阐发解放思想的当代意义,论述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联系。这些行动都得到中共高层的积极肯定和支持。显示中共高层希望粤沪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新要求
消息人士说,中共十七大报告中专辟一章论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中许多要求和内容,都在中共执政史上具有开创性,本身就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迫切课程。例如,在经济体制上,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向又好又快转变,既要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既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既要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又要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同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等等,这些都是要通过深化对经济体制的改革才能做到的。
在政治体制上,科学发展观要求既要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又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既要坚持党的领导,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水平,又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既要使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完善市场运行规则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又要促进其实现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坚持依法(宪)治国方略,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确保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等等,这些都是政治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总之,科学发展观本身提出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任务和要求都是崭新的,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提出新的改革课题、开拓新的改革空间。例如对国有(集体)土地制度的改革、对垄断性国有经济的改革、对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的改革、对“政府主导型”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对意识形态管理方式的改革等等,都是关乎中国未来五年能否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都对能否“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具有重大意义。而其中任何一项,没有解放思想的引领,都是不可能得到任何推进和展开的。
面临“发展起来怎么办”问题
消息人士指出,三十年前改革开放发轫于解放思想,最大的动因来自“文革”十年对全体中国人的极大精神伤害和普遍的利益剥夺,传统意识形态的任何美丽神话和教条都失去了它们箍制禁锢人心的作用,思想解放成为中国上下共享的精神盛宴而热浪迭起,推助改革开放事业迅速兴起并很快形成改革利益共享的局面。当时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执政党内大多数人在“文革”十年中几乎丧失了一切,他们与广大民众一样都处于“利益空白”境地,没有更多的特殊利益,解放思想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利益增进选择,所以他们更愿意坚持这个选择。三十年后的今天再一次需要解放思想这个“法宝”时,三十年前的那些历史条件却已不复存在,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条件下造成的利益格局及其经济增长方式已在执政党内形成“惰性”,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在许多人那里已不是一种“利益增进选择”,而是一种“利益受损选择”;民主、法治、自由、公平、正义、“以人为本”、生态文明、“改革成果共享”、公民社会、公共服务型政府、统筹兼顾等等这些实现科学发展的“要件”,不但于他们很陌生和不习惯,而且意味着权力的让渡、转移和弱化。所以,执政党内对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诉求和认知的动力,不如以前。
中共高层赞赏汪洋、俞正声的行为,就是希望由这两个地方带头,使执政党自觉实现从既得利益和传统的施政方式向科学发展所要求的执政方式转变。但是仅此是不够的,执政党的自觉转变必须要有外力的推动,这个外力就是要敞开舆论大门,让广大民众参与执政党解放思想、推动改革的进程,形成执政党与民众在解放思想、推动改革上的良性交互、不断达成共识的局面。
事实上,尽管执政党内在解放思想、推动改革上的动力三十年来呈现出阶段性衰减的状况,但是在中国民众那面,思想解放的动力却一直强劲。特别是因特网出现之后,民众中多元声音的表达、交锋、传播获得广阔平台,孕育出极为丰富的可为执政党思想解放借鉴参照的精神资源;在因特网这种公共舆论平台上难免“杂音”众多,但是“杂音”多才是出真理的条件和环境;“舆论一律”、“独此一家”从来都是真理销匿之地。对这种“外力”,执政党完全可以将其引来启动执政党的新一轮思想解放,从而开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改革开放之道。(荆诚)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