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许,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中新社发 黄增光 摄
|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许,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中新社发 黄增光 摄
|
9月25日上午9点,东风航天城神舟宾馆,“神一”至“神五”神舟飞船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载人航天之父”的戚发轫老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当时,距离“神舟七号”发射仅剩12小时。戚发轫称,他对“神舟七号”的发射有一点点紧张,但充满信心。
“我对神七发射充满信心!”
上午9时,记者敲开神舟宾馆213房门的时候,一头银发的戚老客气地将记者请进了房间。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元老、“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飞船的总设计师,载人航天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都牵动着老人的心。采访开始前,戚老和蔼询问了记者在航天城的生活情况后,笑着说:“干什么工作都一样,要想把事情做好,就必须得努力,必须得有付出。”
采访中,戚老首先向记者介绍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具体意义和步骤。戚发轫称,我们国家在“921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立项的时候,就明确了要三步走方案:第一步是完成飞船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就是能把人送上天,正常运行,返回到预订的轨道上来,神舟五号、六号都已经超额圆满完成了这个任务了;第二步是建立空间实验室,空间实验室建立的目的是为中国建立空间站做技术准备。这里有四大任务需要完成,一是出仓活动;第二是交口对接;第三是原料的补加;第四是建立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有可能去建立空间站。戚老称,这次“神七”任务,是整个载人航天工程实施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
“我对此次神七发射充满信心,一定会圆满完成。”戚发轫称,事实表明,我国的载人航天队伍是值得信赖的,是经过实践考验的,虽然这支队伍平均岁数只有33岁,很年轻,但他们的总师、副总师,总指挥、副总指挥都从神舟一号开始就有参与,有的人甚至更早,从1992年开始就跟他一起工作,“应该说是久经沙场了”。
发射程序严格执行规定
“载人航天是个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是要付出劳动和心血的,整个程序是建立在严格的规章制度之上,并严格执行的。”谈及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戚发轫这样说。
对于严格执行规定,戚发轫拿起身边的一本手册举例说,25号神七发射负8小时后,真个载人航天系统的每一个的动作、人员的岗位的行动,甚至乘哪辆车,怎么走,几点几分,哪个人在干什么都规定的明明白白。
戚发轫称,为保证不出错,他们建立了“五有”制度:第一“有”,办什么事得有文件根据,文件规定怎么做就怎么做;第二,办任何事情要“双岗制”,必须两人办;第三,任何事情都必须有记录;第四,记录的任何数据都要认真和上次进行比较,看有没有变化,尽管同样合格,但要是比上一次是偏上还是偏下,就要查找为什么变化的原因。最后,还要签字确认。
紧张只是一种责任感
“我总的来说是胸有成竹,充满信心,但也有一点点紧张,但这个紧张是一种责任感,是因为认真而紧张,而不是因为没有把握紧张。”对于“神七”发射前的心理,戚发轫这样表述。
戚老坦率告诉记者,他最没有把握、最紧张的是神舟一号的发射。他笑着说:“‘神一’发射的时候,确确实实,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回来。”
“当时紧张的最重要原因是,这个事情是第一次,神舟二号发射我就有把握了”戚老称,作为一名老航天人,他遇到了太多的第一次。此次的神七发射,对戚老和他致力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来说,又是一个新的第一次,即航天员第一次出仓行走。对此,戚老称,这次出舱活动,更多的作用决定于航天员本人因素素质的好坏,你不按要求去办,紧张了就说不好了。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