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仁:笑对病魔献忠诚 ——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国内新闻
    蔡志仁:笑对病魔献忠诚
2010年01月14日 15: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蔡志仁,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公安局指挥中心信访民警,今年48岁。他用病残的身躯坚守在平凡的信访岗位上,还总结出“五个工作法”。

  如果生命可以选择,我愿意坚守信访岗位

  1998年3月,蔡志仁被调到公安信访接待室工作,这一干就是12年。

  2003年11月的一天,珙县公安局举行大练兵活动。蔡志仁又扛着摄像机跟在队伍后面,边跑边摄,他气喘吁吁的,感觉特别累。突然一个趔趄,他栽倒在地。其他民警急忙将他扶起,他抱着摄像机努力站了起来,口里说“我没事,我没事”,又跟着跑,终于晕倒在训练场上。

  在医院里,蔡志仁被确诊为晚期尿毒症!妻子杨晓莉拿着丈夫的化验单,双手不停地颤抖,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蔡志仁一家陷入了困境。宜宾市公安局党委向全市公安民警发起了为蔡志仁捐款的倡议,珙县公安局全体民警和社会各界群众也向蔡志仁伸出了援助之手。

  在等待换肾的9个月里,蔡志仁没有躺下,也没有闲着。他一边做着血液透析一边坚持工作,领导和同事都劝他在家休养,但他说:“我的情况并不严重,很多群众还等着找我!”他还嘱咐同事不要让来办事的群众知道他的病情。从确诊病情,到2004年7月做肾移植手术这段时间,蔡志仁拖着虚弱的身体接待信访群众80余人次,下乡回访群众50余人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0余件。

  2004年7月,蔡志仁到重庆市一家医院做肾脏移植手术。局领导提出派两个人去护理,被他谢绝了;单位决定派车送他,也被谢绝了。在妻子的陪伴下,他们乘公共汽车到重庆。临行前,他紧紧握着局领导的手说:“等我做完了手术,如果生命可以选择,我愿意坚守信访岗位!”

  好人有好报。命运之神眷顾了这位钢铁汉子,蔡志仁的手术比较成功。医生嘱咐他必须休养一年以上,可蔡志仁在家仅仅呆了半年,就回到了单位。局领导准备给他换个相对轻松一些的岗位,又被蔡志仁婉言谢绝了。同事们都劝蔡志仁:“你刚做手术回来,在办公室休息就行了”。可他说:“我都耽误这么久了,要尽量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他主动承办2件最复杂的信访案件,看到他这样工作,同事们都说他是“拼命蔡郎”。

  2009年初,蔡志仁的肾脏出现了恶化的迹象。他看眼下自己的身体状况堪忧,难保不出现意外,想趁自己还能坚持工作,应该把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留给后来的同志。于是,他将自己的心事告诉身边的同志们。在同志们的帮助下,他们一道提炼归纳、总结完善了“信访岗位五个工作法”。

  把群众当手足,对百姓充满爱

  蔡志仁中等个头,须发花白,眼帘浮肿,面色无华,朴实得如同一棵小草。在珙县,许多熟悉蔡志仁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蔡师”,他们说蔡师的身上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让人感觉温暖而平易近人。

  蔡志仁说,你把老百姓当成你的手足,你自然就对他们充满了感情,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不管是有文化还是没文化的,不管是有礼貌还是没礼貌的,不管是有工作还是没工作的,我对他们都充满了爱,充满了感恩的心!这就是蔡志仁对待群众的一种直朴情怀。

  每当有群众来访,蔡志仁总是微笑着递上一杯热水,然后搬一个凳子坐到上访者的对面,仔细地听对方的倾诉。同事们看到,即使上访者大吵大闹,蔡志仁依然面带微笑,带着一种谦恭的姿态仔细聆听,蔡志仁说,这就是直面群众工作法。同事们说,蔡志仁的话语不多,但总能说到群众的心坎上,声调不高,但总能和群众找到共同语言,难怪同事们说蔡志仁有“点穴”的功夫。

  2006年6月,珙县上罗镇民主村84岁高龄的村民谢中林拄着竹棍找到蔡志仁,说自己成了无业、无田地、无口粮的“三无”人员,气愤的老人一口气向蔡志仁提了“生活怎么?医疗怎么办?住房怎么办?安葬怎么办?”等十几个问题,蔡志仁根据法律政策耐心地一一作答,有些疑难的问题一时也无法解答,蔡志仁对谢中林说道:“老人家,你先回去,过几天我到你家来帮助你!”,老人将信将疑地去了。之后,蔡志仁辗转多个单位,查阅了一米多高的历史档案,终于弄清楚了谢中林当年的情况。随后,蔡志仁多次往返,协调乡政府、民政局等部门一并解决了谢中林的口粮、低保、住宿等问题。一切办妥之后,蔡志仁沿着山路走到民主村找到了谢中林老人,老人发现蔡志仁的双脚肿得发亮,大惊失色地说:“蔡警官,你生病了吗,赶快去看医生吧!”,当得知蔡志仁已经为他解决了低保和口粮时,老人拄着拐杖,噙着泪水,连声说:“没想到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安度晚年,谢谢政府…… ”

  把老百姓的小事当成大事认真来做

  生活中的蔡志仁总是面带一种质朴的微笑,满含厚道、诚挚。

  2006年4月的一天,一个叫宋义兵的中年男子骂咧咧地走近信访室,大声喧哗公安不破案、政府不管他,拍桌子、摔茶杯,一闹就是半个多小时。蔡志仁亲切地听着他的滔滔不绝,就如同听一个朋友的倾诉。原来,春节前,宋义兵在车站上当受骗花三千元购买了假玉器,嫌犯流窜作案后逃之夭夭,案子一时难破。不甘心打工血汗钱被骗的宋义兵多次到派出所、县政府等部门上访,要求追回他的损失。四十多分钟之后,待宋义兵说得不想再说的时候,蔡志仁感叹地说了一句:“小宋,我很同情你的遭遇!”

  宋义兵一听,怔了半晌,竟然“哇”的哭出声来,对蔡志仁说:“蔡师,其实是我笨啊,才会上当受骗!可是我走了很多部门,他们都烦我,还嘲弄我,只有你同情我!”。蔡志仁和他一番亲切交谈后,宋义兵竟然连声称谢地告辞了。大骂而来,道谢而去,同事们说这是蔡志仁深厚的“内功”!

  现在,公安信访工作很复杂,对外需要同工商、文化、卫生、城管、交通、环保等部门共同协商解决。上访人员在不同单位、多个部门劳苦奔波,听到答复各说不一,让上访群众怨气很大。蔡志仁说,“就是要把每一件小事都当成大事认真来做。”

  2007年12月的一天,一个叫陈明的社区居民气呼呼地找到蔡志仁,责问蔡志仁:公安局到底管不管歌厅噪声的问题?原来,陈明所在的社区底楼开了好几家歌厅,夜深人静时歌厅的喧闹声搅得社区居民寝睡不安,陈明年迈的父亲晚上更是无法安睡。陈明找到歌厅业主劝说无济于事就来公安局,声称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他就会去砸烂歌厅。

  蔡志仁听后,十分理解陈明的遭遇,他向陈明承诺,一个星期后会给他一个满意的结果。蔡志仁立即约请工商、文化、环保、派出所、社区的相关人员开了协调会,根据相关法律条款,决定所有的问题归口由环保局统一作答并联合相关单位责令歌厅进行整改。一周之后,歌厅扰民的问题彻底解决了,陈明碰到蔡志仁时笑着说道:“蔡师,还是你行!”

  以心换心,滴水穿石

  蔡志仁跟群众以心换心,常常在拉家常似的闲谈中巧妙地做成了群众工作。

  2007年9月,年近五十的陈文正在亲属的搀扶下来到信访大厅找到蔡志仁,这是一个身高一米八、当年能挑200多斤担子的大汉,如今连走路都喘气。陈文正告诉蔡志仁,他1975年参加珙县看守所修建时,施工方使用炸药时不慎将他的左眼炸瞎,虽然施工方赔付了他医疗费,但其劳动力大受影响,进入四十岁后,又患上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右眼也开始有感染的迹象。陈文正做了心脏病手术,彻底失去了劳动力。他说,本来不想麻烦公安局,但原来的施工方已不知去向,现在一家人家徒四壁,债台高筑,他要求公安机关解决其生活困难的问题。

  这是一起接近30年的陈年旧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政策,蔡志仁在倾听中不断思索如何解决,他动情地说:“老陈,你的疾苦就是我们的疾苦,七天后我会给你消息!”

  随后,蔡志仁走访了陈文正的家庭,查阅了当年的事件材料,去医院了解了陈文正的病情,蔡志仁明白,陈文正是实在挺不过去了才来找公安局求助的!蔡志仁将陈文正情况向县局领导汇报,在县局领导的协调下,从人道救助的角度出发,县财政为陈文正解决了部分医疗费,解决了低保、医保,每月还额外增加200元的生活补贴。陈文正说:“蔡师不是个有权有势的人,我没有指望他能帮我解决我的问题,但他有一颗善良的心,能经常来看我,我已经很满足了,说明政府还关心我。他为我跑上跑下,我这后半生,蔡师都为我安排好了,我觉得太为难他了!”

  信访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个性偏执、情绪激烈之人,难免会遇到年代久远的顽疾旧病,难免会遇到政策也一时解决不了的难题。遇到这些情况,蔡志仁说,要用锲而不舍的毅力,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将难题一点一点地化解,将顽疾一点一点地溶解。

  1997年4月的一天,朱某开出租车时,不幸被两名犯罪嫌疑人抢劫后在一偏僻山路被杀害,犯罪嫌疑人抢劫得手后趁着夜色逃走。此案虽经珙县公安局多方侦查,但苦于找不到有效线索,该案至今未破。丧子之痛促使朱某的父母多次到公安机关上访,要求捉拿杀害其儿子的凶手。每次面对朱某的父母,蔡志仁都要历经哭闹、责骂、纠缠,虽经各种方法也只能给予暂时安慰。蔡志仁没有气馁,真诚地一次又一次地回访朱某的父母,一方面让他们知道公安机关从没放弃对案件的侦查,一方面帮助他们面对现实,重树生活的信心。

  在一次摆谈中,蔡志仁得知朱某的父亲退休后工龄工资被少算三年,多次找公司解决未果的情况后,他将此事记在心里,多次前往电力公司和人事部门,通过协调财政等部门,为其增补了三年工龄和相应的工资。

  蔡志仁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感动了朱某的父亲,他拿着追加工龄的通知书含着眼泪对蔡志仁说:“蔡师,我真的没有想到你是真正关心我,你都是重病在身的人,还为我如此奔波,我知足了。”

  蔡志仁说:“我的生命是大伙儿给的,在我做换肾手术之前,战友们向我伸出援助之手,市公安局倡议全市公安民警为我捐款,手术之后,各级领导和同志们对我嘘寒问暖,关爱有加,警队给了我生命最大的温暖,陪伴我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岁月,我没有理由不坚强活下去,没有理由敷衍自己热爱的工作!”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