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鱼漫谈——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华文报摘

食鱼漫谈

2010年07月28日 17:54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鱼历来就是国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在我国内地,不喜欢吃鱼者还真不多见。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宽广的海域与众多的江河湖泊繁衍着大量的各种鱼类,这便为国人食鱼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所以国人食鱼不但历史悠久,并且还影响了一些地方的民风民俗,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食鱼文化。例如,许多地方吃年夜饭时,鱼是必不可少的,而这道鱼肴又是不能吃完或干脆只能看不能吃的,为的是年年有鱼(余),图个吉祥。山东人请客上鱼肴时,一定得以鱼头对着客人,以示尊重;此时客人得喝鱼头酒,而鱼尾方向上的人得喝鱼尾酒。在沿海一些地方,渔民吃鱼,一般是吃完一面,将主刺用筷了挑去后再吃另一面,决不允许将鱼翻过来吃另一面,以避讳翻船……

  我国一些地方的土语中也时常能见到鱼的影子,像南京方言管小女孩的短辫子叫“毛鱼干”;湖北等地称旧布鞋为干咸鱼。由于咸鱼不易腐烂,故卖咸鱼者卖起来可以不慌不忙,因此也有些地方的土语形容办事拖拉者为卖咸鱼的。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国人嗜食鱼全在于鱼肉的鲜美,汉字的鲜字中就有一半是鱼。鱼的鲜美也曾让无数名人为之倾倒:孔子就说过:“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北宋欧阳修有诗云:“溪鳞佳味自可爱,何必虚名务好奇。”近代章太炎称黄鳝为“超出《随园食单》之上。”俞平伯曾作诗称西湖醋鱼道:“鱼羹美,佳话芳年留。泼醋烹鲜全带冰(指鱼肉呈半透明状),乳折翠不须油,芳指动纤柔。”甚至一些帝王也对鱼肴赞赏有加。秦始皇称鱼丸子为:“鱼丸子,天下第一美食也。”清乾隆帝是个美食家,他曾作诗赞美太湖银鱼肴“太湖三白”为:“金脍玉斋惟吴门,太湖三白值万钱。”名人与权贵们的赞美更是增添了鱼文化的魅力。

  国人食鱼不但烹制出了成千上万种美味鱼肴,还酿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鱼肴故事与传说。鲥鱼堪称鱼中极品,现数百元也难得购到。鲥鱼肉之所以如此鲜美,在民间传说中是这样的:鲥鱼素有爱美与护子之心,为求小姑神的庇佑,每年春天它们都要溯长江朝拜小孤山(即小姑神)。为达此目的,便在出发前把自己养得膘肥体壮,所以其肉鲜美至极。用青海湖无鳞湟鱼做的干板鱼是一道地方名菜。它是将湟鱼收拾干净后,按大小顺序铺在石板上晒成状如木板的鱼干,然后捆成捆,再以胡椒及辣椒粉等佐料调入干面粉,制成糊糊,涂在鱼干上,最后蒸制成肴的。此道菜鱼肉柔韧,别具风味。并且还有一个饶有情趣来历。相传隋炀帝一次巡视西宁时染病卧床,忽听到一群孩子在嚷嚷晒鱼干,他便命厨师把被晒成干的湟鱼取来并做成了菜。炀帝吃后顿觉鲜美无比,大汗淋漓,更奇怪的是他的病也霍然而愈。于是炀帝对此菜大加赞赏,而这道菜也从此名扬天下。像这样有关食鱼或鱼肴的传说,在我国民间还有不少,如四川的白酥鱼、捏小鱼、东坡墨鱼、元宝鱼、龙池鲫鱼等等的鱼肴后面都有着一个或几个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因鱼而生,一旦生成后又反过来增加了食鱼的魅力与情趣。

  或许是国人喜食鱼者太多了,所以对鱼类的捕捞越来越彻底,甚至连小鱼苗也不放过,以致近海形不成渔汛,淡水鱼也越来越少,似乎要不了多久,国人便无鱼可食了。所幸这几年人们环境意识日浓,国家也对沿海及大江大湖采取了休渔期等对鱼类资源的保护性措施。如这些措施能得到有效而持久地贯彻,则国人将不患无鱼可食之忧。

  (摘自《大公报》 作者:季旭东)

参与互动(0)
【编辑:官志雄】
相关新闻: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