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6日电 台湾《工商时报》16日刊文说,尽管日本是全球信息业及汽车业的生产重镇,但长期透过海外布局分散工厂,加以目前正逢该两产业生产淡季,强震对全球供应链损伤应在控制范围内。不过,强震后财富减损及持续限电将冲击已相当低迷的日本内外需。政府支出增加将缓和这方面的负面影响,但由于政府债务偏高,如政府以增税筹措重建财源,势将影响政府支出增加的激励效果,因此日本经济将更低迷,对复苏中的全球经济投下新变量。
文章摘要如下:
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三陆外海发生里氏规模9.0强震,随即并引发高达10米的海啸。强震在日本许多地方造成不同程度的灾情,尤以离震央最近的福岛县、宫城县受创最为严重,其中,以福岛县核电厂受损所造成辐射外泄及停电所带来后续灾害尤受世人瞩目。
由于震灾迄未完全停止,讨论日本强震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须先假设核能危机逐渐受到控制的情境。就此,兹以需求及供给两个层面加以研析。就需求面而言,虽然日本面临长期通货紧缩的问题,致国内需求持续低迷,但日本经济基础雄厚,其GDP约占全球的8.7%,若经济因震灾陷入低迷或衰退,势必影响到全球经济。就供给面而言,日本在全球供应链中有着难以取代的角色,若灾后供应链中断,将影响全球相关产业的供货,并影响全球经济。
更具体地说,受到震灾影响日本内外需都受到冲击。首先、部分日本重要制造业纷纷停工,致出口降低,而交通和公共设施毁坏,更会影响出口的顺畅度。另外,灾后许多厂商必须补充流失的原材料,部分必须仰赖进口。因此,在出口减少而进口增加下,日本贸易收支或将朝负面发展。其次、由于灾区民众财富减损,将减少支出,而非灾区民众在安全感丧失下消费信心也相应动摇,储蓄意愿也将随之提高,让日本内需活力减弱。
第三、强震造成多间核电厂停产,导致电力供应严重受损。日本内阁已紧急决定实行分区停电。由于目前是对民生用电采取分区每天轮流停电两小时的方法应急,因此最直接的冲击在于民生消费,此将让已经相当低迷的消费雪上加霜。不过日本民间储蓄率高,有能力缓和天然灾害的冲击,因此对民间消费应不致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第四、预期灾后重建需要大量融资。强震前日本政府已债台高筑。目前日本朝野各党已经就如何筹措财源达成初步共识,决议将开征临时税来度过难关。尽管灾后重建将造成政府支出扩大有利经济成长,但税赋的增加又将排挤掉民间支出,不利经济成长。合并来看,灾后重建需求对日本经济推动力,实不宜过度乐观。
第五、限电措施将降低受影响地区商业活动。虽然供电不稳最直接的冲击是制造业,目前日本政府也采取100%供应工业及东京都市中心商业金融用电的紧急措施。但在电力完全恢复前,工业、服务业生产均难免受到影响。另震灾造成其它基础建设及厂房损坏,亦将削弱日本的生产潜能。
第六、震灾重建虽可增加进口需求,但日本内需减弱也会抑制日本进口,不利全球贸易。更重要的是,日本是全球重要的信息及汽车生产大国,因此若这些重要原料及零组件的生产和运输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恐将冲击到全球相关产业的供应链。就信息产业言,日本生产全球40%的电子零组件,虽各家厂商在震灾受害不一,但因基础设施的破坏,预计相关受灾工厂回归到平时的生产规模还需一段时日。不过,日本产业界为规避地震,长期以来便持续分散生产地点、进行全球布局。以目前市场最忧心的矽晶圆生产来说,产量约占全球32.4%的信越半导体分散在全球9座工厂生产,目前仅福岛县的白河工厂停产,其它8座工厂则营运正常。
此外,目前正逢电子产业淡季,产能利用率不高,因此就全球来说应该有足够的闲置产能来填补受震灾影响的缺口。再者,日本地震带集中在东方的太平洋板块沉没交界处,因近年来新设立的工厂多半在关西,仙台等灾区的厂房较落后老旧,影响相对缓和。
汽车产业是这次地震与海啸中受创最严重的产业,因为丰田、本田、日产及其它重要零组件厂都以东北重灾区为主要生产基地,目前这些工厂大多停摆,影响全球汽车业上下游相关产业的生产活动。不过鉴于日本已透过全球布局将工厂分散到海外,因此,透过提高海外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将可缓冲这方面的冲击。此外,目前亦逢汽车业淡季,多少也缓和震灾的冲击。
综上,尽管日本是全球信息业及汽车业的生产重镇,但长期以来透过海外布局分散工厂,加以目前正逢该两产业的生产淡季,因此强震对全球供应链的损伤应在控制范围内,不至于造成供应中断危机。不过,强震过后,财富的减损及持续限电将冲击已经相当低迷的日本内外需。依据野村控股的评估,限电措施若持续到今年4月底,将使得日本经济成长降低0.29个百分点。尽管政府支出增加将缓和这方面的负面影响,但由于政府债务偏高,如政府以增税筹措重建财源,势将影响政府支出增加的激励效果,因此日本经济将更为低迷,对复苏中的全球经济投下新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