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筷子论”倡新安全观 在中国南大门设缓冲
中新网10月11日电 中国总理李克强的东南亚之访到达第三天,境外媒体分析指出,南海问题是比较受关注的议题,李克强此次出访提出“筷子论”新安全观,讲求“和”而不是“分”,既没有触碰某些东盟国家的敏感神经,又在合作中为中国的南大门设立了一个缓冲区。
李克强“筷子论”倡导新安全观
香港《经济日报》指出,李克强在文莱出席第8届东亚峰会时,呼吁东亚各国增进安全互信,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他并且用筷子捆在一起不容易折断作比喻。这就是北京倡导的新安全观,坦诚对话解决问题。
台湾《旺报》刊载《李克强引筷子论 倡东亚稳定》一文,文章说,李克强东亚峰会演说新安全观,强调南海争端应由当事国协商 。
大公网文章说,中国领导人到访东南亚,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南海领土争端。虽然领土问题是中国的底线,而且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捍卫,但是中国领导人在处理这个问题上相比菲律宾和日本而言多了几分才智,少了几许唐突。
文章说,强调双边分歧而不是多边分歧,就等于拆分了日本或者菲律宾希望东盟“集体对抗”中国的努力。李克强以及中国其他领导人很清楚,东南亚外交要讲求“和”而不是“分”,不能盲目挑起某些东盟国家的敏感神经,同时又要合理表达自己的诉求和关注。
香港《大公报》援引专家说,在外界猜测美国和日本是否能成功分化南海国家和北京就海权问题“分庭抗礼”时,李克强的和平发展体现了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政治智慧,驳斥了美国操纵的“南海航行自由受到威胁”的伪命题。
文章说,南海争议应由直接当事方协商解决是中方一贯立场,有力回击了一些域外国家暗地操纵南海议题的野心。而且,南海的国家并不会轻易买美国和日本的帐,“中国提出合作安全,说明合作和安全并不矛盾,可以同时达成,南海的国家也明白和中国经济交往比一味在南海问题上跳脚更重要。”
中国在“南大门”前设立了一个缓冲区
大公网指出,李克强访问东南亚的另一个目的提升中国在东南亚的政治影响力。换个角度来说,这也就是降低美国想借助东南亚地区来制衡中国的力度,为中国在“南大门”前设立了一个缓冲区。
BBC中文网指出,在文莱主办的东亚峰会周边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克里表示,虽然在南海问题上制定行为准则非常重要,但是相关国家也可以马上采取“减少误传和误判”的步骤。克里并未指明对象,但是他强调所有的主权宣称国家又有责任按照国际法来明确其主权。
台湾《中国时报》指出,李克强3月出任总理后首次东盟行,已将中国及东盟关系推上新台阶。9至11日在文莱首府斯里巴加湾市举行的东亚峰会、10+1、10+3峰会,因美总统奥巴马缺席,李克强成镁光灯焦点。但在双边会谈时,美方显然不愿中方“独霸”东盟。
台湾《旺报》指出,尽管李克强和克里在东亚系列峰会上会面气氛轻松,但从两人对话交锋可见,中美在诸多问题上仍存在摩擦,尤其克里在之前与东亚国家领导人会议中又提南海争议。
法国《欧洲时报》社论指出,同为亚洲成员,中国注重与邻国之间的关系处理理所当然,周边也一直是中国外交的重要方向。不过,随着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深入,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风波不断,中国与东盟关系又因南海问题变得微妙起来。
文章指出,东南亚地区应该是中国周边外交中最重要的一环,处理好与这个地区的关系,不仅是中国建立稳定周边环境的需要,也是中国要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的基础之一。中国官方对奥巴马缺席东亚峰会、中国大放光芒的态度要冷静很多。因为过分强调美国外交此次在亚洲的空白,可能会导致新一轮的 “中国威胁论”,反而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另一方面是因为,此次习近平、李克强的东南亚之行是2013年中国外交历程中的一环,是新一届领导集体“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外交理念的又一次践行。
美国《侨报》指出,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与东盟关系迅猛发展的势头是任何外部势力所不能阻止的,因为这与双边的共同利益所决定的。美国推行重返东南亚和亚太再平衡政策,都有削弱中国在本地区影响力的意图。但事实证明,自从美国推行这一政策以来,中国在本地区的影响力不降反升。
泰国《世界日报》社论指出,中国在经济上的强大,只是近三十来年的事,东南亚国家当然愿意借助中国的机遇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但在政治上、在政治制度上,各个国家自有各个国家自主的选择。东南亚不是由美国来主导,东南亚也不是由中国来主导。但中国和美国的不同之处,是中国至今一直不认为自己是什么世界的领导人,不争霸,不做霸王霸主。而美国人就不一样,自封世界领导,而且还是“不可取代”。